活着的中国传统社会思想--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第三十讲开讲

解析文明基因,认识当今社会。11月30日晚,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第三十讲开讲,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周飞舟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活着的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精彩讲座,深入剖析中国文明的基因密码。讲座由清源书院院长杨荣祥教授主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讲座于线上进行,近200名师生在线上认真聆听了周教授的讲座



在讲座中,周教授提出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有其深刻的传统根源,中国社会中的三讲关系”“人情”“面子都与关系社会形态密切相关,关系社会同时还体现在行为交换的嵌入性,对社会关系资本、关系网络的强调以及关系控制、关系动员和关系治理等方面。中国社会存在着同心圆式的差序格局,这与西方团体格局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由近及远的差等秩序,的差等是本位性的,强调父子、夫妻、兄弟之间的关系,而则以感通方式行于五伦,有亲亲仁民爱物之广大。仁义的外推之势源于伦的差等,仁义强调外推,外推即,即由家推扩至国而最终达至天下。这种由近及远的差序格局,正是中国关系社会的根本来源



周飞舟教授担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城乡发展和中国社会思想的研究,著有《制度变迁和农村工业化》、《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等专著,并发表过多篇专题论文



同学们在周教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并进行提问,如果中国未来摆脱了关系社会,那么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根基的丢失还是文化的进步?中国的关系社会样态是否曾对其他文明产生影响?在个体本位的文化中,个体如何与家庭相兼容?周教授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在云班课APP上,同学们也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积极的讨论。



 

周教授的讲座是本学期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系列讲座的最后一场。本学期的系列讲座共举办十场,书院邀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家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授,讲座的内容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多个领域,包括美学与美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社会思想中传统文化蕴涵、中医药文化、中国科技史、汉语与中华文化之关系等。听讲的同学纷纷表示,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不仅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拓展了文化艺术的知识面,培养了审美素养与情操,同时增强了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提升了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