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凝聚育人合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毕业生平稳过渡至人生新阶段,5月11日,人文社科学院在清源剧场举行2026届本科毕业生家长见面会。学院党委书记王荣霞、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郑影、副院长李思琦、人力资源与公共管理系主任李向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责任教授张君、旅游管理专业责任教授张传统、会展专业责任教授陈一愚、2026届毕业生全体班主任、辅导员朱明、窦铮及毕业生家长等100余人参加会议。
郑影从2022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情况、当前就业形势、学院就业工作开展等几个方面与家长进行了交流,详细介绍了学院扎实推进就业工作定期研判机制、“引进来”企业宣讲和“走出去”访企拓岗、精细化培训指导等就业举措,强调家校协同共促学生就业的必要性,希望不断密切学院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毕业、高质量就业。
李思琦向家长详细介绍了毕业生实习工作安排,学院按照“学院统筹,专业负责,分散实习,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按照实习开展前、实习过程中以及实习结束后等三阶段,采取不同措施跟踪问效,扎实做好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张传统、陈一愚、张君三位专业责任教授,分别从旅游管理、会展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让家长们对专业建设和孩子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王荣霞代表学院对各位家长朋友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各位家长始终如一的信任与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大三是大学四年的分水岭,面临人生的关键选择,孩子们可能会有困惑,也可能会有压力,比如是考研还是就业,未来的路该往哪儿走,实习机会怎么找,考研复习如何规划?这些迷茫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双向托举”。学校始终把孩子们的成长放在心上,针对大三学生的特点,有一系列的教学计划。接下来的一年,学校会和家长携手,帮孩子做好走向未来的准备。她和各位家长朋友交流了三点期望:一要多一份“倾听”,倾听是沟通的起点,大三的孩子,心里往往装着不少纠结,家长们不妨以开放的心态,少一些“你应该怎样”,多一些“你想怎样”;二给一份“空间”,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学着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可以做他们的参谋,但别做“决策者”,可以从经济、生活、思想三方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三是要给孩子留一份“底气”,底气不是物质的无条件满足,不是躺平,这份安全感是让孩子有勇气去闯荡,无论选择那条路,告诉他们家里永远是后盾。
最后,家长针对孩子的学习和就业情况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本次毕业生家长见面会活动,不仅是学生、家长、学校之间的交流会议,也是学院与家长面对面深入探讨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平台。家长们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会积极配合学校,帮助并督促孩子顺利毕业和积极就业。人文社科学院还将持续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指导服务,全力以赴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