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与大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开展“汲取榜样力量,启航青春梦想”主题党日活动暨合作共建签约仪式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6月27日,人文社科学院与大兴区人力社保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举行“汲取榜样力量,启航青春梦想”主题党日活动暨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大兴区人力社保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郑占峰,区人力社保局劳动关系党支部书记、仲裁院院长李慧茁,仲裁院副院长张国华及人力社保局劳动关系党支部党员;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对外合作联络处处长何晓红,教务处处长王腾,人文社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荣霞、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郑影、副院长李思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全体教师、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人资系2023级本科生等140余人共同参加。
活动伊始,双方领导进行了亲切座谈。人文社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荣霞代表学院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兴区人力社保局、仲裁院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郑占峰副局长回顾了与学校的、学院的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的积极效果,感谢学校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配合。何晓红处长介绍了学校以及人文社科学院的基本情况,回顾了学校扎根大兴、服务大兴特别是与大兴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在校地合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感谢大兴区人力社保局、仲裁院对学校的支持,希望继续支持学校以及京南大学联盟各项工作。今年是“十四五”收官、谋划“十五五”之年,继续发挥教师智慧,服务大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在学校清源剧场举行,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李思琦主持。王荣霞、郑占峰代表双方分别致辞。王荣霞在致辞中对大兴区人力社保局、大兴区仲裁院长期以来给予学院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双方开展合作共建,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新路径的关键举措。通过合作,双方将凝聚思想共识、打破资源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郑占峰在致辞中肯定已有合作成效,祝贺此次签约,并称此次合作是校地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动实践。
(李思琦主持签约及揭牌仪式)
(王荣霞致辞)
(郑占峰致辞)
在与会嘉宾和师生的共同见证下,王荣霞与李慧茁代表双方签署共建合作协议。何晓红、王腾、郑占峰、李慧茁等四位领导共同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揭牌。
签约揭牌仪式后,与会人员共同聆听“汲取榜样力量,启航青春梦想”主题宣讲,一同感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个人、大兴区仲裁院副院长张国华用心用情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感人事迹。
张国华副院长以“监察队员的一天”微视频开场,用“我的年和他们的年”“我的心和他们的情”“我的家我们的家”三个亲身事例,生动讲述一名普通劳动保障监察队员一心为民平凡而伟大的工作经历。正如他所言,“今天所讲的不仅是自己的故事,更是数百名劳动保障监察队员的共同故事。”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以智慧与汗水为铠甲,守护社会和谐稳定。
报告结束后,张国华还现场与学生交流,认真回答学生的提问,希望同学未来能成为劳动保障监察队的一员,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力量。勉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使命,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此次活动标志着学院与大兴区人力社保局、仲裁院的合作迈上新台阶,开启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学院将创新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以“共建”为起点,构建优势互补、交互联动的党建工作模式,筑牢战斗堡垒;以“共享”为支点,加强校地合作,促进能力共提升,推动形成多领域共享机制;以“共赢”为重点,盘活资源,挖掘创新点与契合点,把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合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