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新王国石片与纸草画中的拟人猫——清源书院艺术素养大讲堂举办第十六讲

4 月 17 日晚,“清源书院艺术素养大讲堂” 第十六讲在清源小剧场开讲。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长聘副教授、美术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博士,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研究员贾妍老师担任主讲,为100余名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埃及新王国石片与纸草画中的拟人猫》的精彩讲座,人文社科学院马琳博士主持讲座。



贾妍老师聚焦新王国时期代尔・��������麦迪纳工匠村出土的石片与纸草画上的拟人猫形象,指出这些以“动物卡通”形式呈现的图像,打破了古埃及艺术庄严静穆的刻板印象,展现出了一个充满世俗趣味与创作自觉的平行宇宙。她从物质载体与创作主体的双重维度展开讨论,通过分析工匠群体在日常媒介上、私密语境中对社会现实的隐喻解构,深入发掘古代艺术研究中长期被遮蔽的“作者视角”与“底层创新”。贾妍老师表示,这些拟人猫形象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承载了工匠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为理解古埃及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讲座中,贾妍老师结合具体的石片与纸草画案例,详细解读了拟人猫的形象特征、象征意义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她指出,工匠们在这些日常使用的载体上,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描绘拟人猫,使其具有人类的行为和情感,既体现了古埃及人对猫的特殊崇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和文化观念。这种研究视角的转换,让古老的艺术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古代艺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互动环节中,师生们围绕“古代艺术研究中如何挖掘底层视角”“现代视角下如何解读古埃及艺术中的世俗元素”等问题积极提问。贾妍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逐一进行了解答。她强调,在古代艺术研究中,不能仅仅关注精英阶层的作品,也应该重视普通工匠的创作,这些作品往往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多元面貌。同时,她鼓励学生们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古代艺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贾妍老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与古代埃及艺术与建筑史,在该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她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历时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贾妍老师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研究视角,带领师生们走进了古埃及艺术的另一个世界,为大家理解古代艺术提供了全新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