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如何思考--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第二十讲开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的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作为一种综合多种学科的艺术,电影的技术手段异常复杂。那么,在电影艺术创作中,技术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画面和声音仅仅只是为了炫染吗?为什么《黑客帝国》《阿凡达》能够一上市就在全世界引起轰动?12月8日晚,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第二十讲开讲,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道新教授以技术如何思考为题,对技术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做出了生动而精彩的阐释。讲座由清源书院院长杨荣祥教授主持,近200名师生在致远讲堂聆听了讲座。

UN4C5745

UN4C5764

讲座从新技术带来的电影革命及其带给观众的哲学思考这一视角出发,以《阿凡达》《黑客帝国》《双子杀手》等电影为例,李教授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不同技术手段在电影艺术中发挥的作用。李教授指出:当技术想要思考,电影就开始摆脱其原始的魔力及其奇观性带给观众的沉迷,从社会学和通俗文化的视野进入美学和独立精神的范畴。然而,这种试图以特技传达某种独特的哲理或诗性的做法,或以视效创建整体性的象征或隐喻体系的行为,往往就会僭越一般人群的认知水准,挑战普通观众的理解能力,并因票房失败而为项目本身带来不小的投资风险。即便如此,在某种程度上,电影及其内蕴的技术和视效,也已经成为当代哲学思考存在、时间与空间以及真实、虚构与信仰等关键概念的重要基点。

李教授在演讲中提出了许多引发了同学们思考的问题:电影的故事及其深度,可以脱离它的画面和声音独自运行吗?电影的高清晰度要求的意义何在?怎么理解技术本身在说话?电影的技术变革是如何表现思想的?为什么说电影拓展了时间和空间?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向李教授提问,并分享自己的听课心得。

UN4C5826

李道新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电影史、影视理论批评、影视文化产业的研究,任《电影艺术》《影视艺术》等杂志编委,是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评委、国家电影局审片委员会委员等。他在《文艺研究》《电影艺术》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和影视文化评论近300篇;独立署名出版《中国电影批评史(1897-2000)》《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中国电影传播史(1949-1979)》《光影绵长:李道新电影文章自选集》《影与文:李道新影视文化批评集》等15种学术著作,以及诗集《大地的方向》、散文集《燕园散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