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资源
教学大纲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
ENV431 |
课程名称 |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 |
|||||
课程性质 |
□通识必修 □通识选修R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 |
英文名称 |
Principle & Design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
|||||
课程类型 |
R理论课 □独立设课实验 □按周设置的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 |
|||||||
开课单位 |
环境工程系 |
开课学期 |
R秋 □春 |
学分 |
3 |
|||
学时 |
总学时 |
R理论 |
□实验 |
□上机 |
□其他实践环节 |
|||
48 |
48 |
0 |
0 |
0 |
||||
适用专业 |
环境工程专业 |
|||||||
先修课程 |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环保设备设计基础、水污染控制工程 |
|||||||
大纲执笔人 |
陈家庆 |
大纲审核人: |
李再兴 |
|||||
大纲更新时间 |
2023年9月 |
|||||||
一、课程简介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必修课程,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环保设备为改善环境质量和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同时其设计理念、加工制造、运行和维护也是世界范围内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环保设备在设计理念、材料选用、操作运行、自控水平、安全可靠性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着较大差距的具体国情,本课程将系统讲授水质工程技术领域、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领域等所涉及典型专用环保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相关应用工艺流程,以及容器、塔器、泵、风机等配套通用机械设备的规格类型、结构特点与设计方法。为学生进行环保设备的创新研发、环保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环保工程的运行管理等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环保设备依托的处理工艺、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了解国内外环保工艺与设备的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能够识别、表达、研究文献和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激发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
课程目标2: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实践规范,恰当考虑公共健康和安全、全寿命成本、零净碳、伦理等制约因素,具备环保设备的基本设计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尤其是集成创新的思想,增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认识理解,引导学生坚守专业定位,主动服务国家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培养有使命担当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课程目标3:具有获取与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环境保护和机械设备技术资料的能力,进而了解国外知名环保设备公司与水务公司的发展现状、新工艺和配套设备的特点,根据当前国外环保设备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研究改进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在此领域中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愿望。
课程目标与支撑的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关系
课程目标 |
专业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课程目标对指标点支撑强度 (H、M、L) |
课程目标1 |
1.工程知识 |
1.3掌握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环保设备等专业知识,实现于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系统与设备设计。 |
H |
课程目标2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3.3设计/开发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
M |
课程目标3 |
10.沟通 |
10.1 能熟练阅读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献,能正确、熟练、规范地运用文字、图纸等撰写环境工程方面的技术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就复杂环境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
H |
三、课程教学内容、教与学的要求
序号 |
教学内容 |
教与学的要求 |
学时 |
支撑的教学目标 |
1 |
第零章 绪论 0.1 环保产业与环保设备 0.2 我国环保设备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0.3 本课程的任务及学习方法 课程思政融合点:结合我国环保产业与环保设备发展现状,了解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思想;结合我国环保刚要规划,介绍“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我国环保设备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职业道德观。 |
重点:环保设备的分类与特点 难点:世界环保产业以及环保设备的发展状况,我国环保设备的发展历程、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教师的教法:课堂讲授、项目教学、专题研讨 学生的学法: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互动学习、课后作业 |
2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2 |
第一章 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与设备 1.1 预处理设备(拦污) 1.2 预处理设备(沉砂) 1.3 重力沉降规律与设备 1.4 浮力浮上法分离原理与设备 1.5 过滤分离机理与设备 1.6 离心分离规律与设备 课程思政融合点:结合我校在气浮分离、过滤分离、离心分离等污水处理领域的科研成果,提升学生对学校及本专业的认可度和自豪感,并进一步增强职业道德观。 |
重点:预处理(拦污)、预处理(沉砂)、浮力浮上、过滤、离心分离等物理分离过程的机理与相应设备的分类方法。 难点:各种格栅除污机、涡流沉砂池、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设备、超效浅层气浮设备、深层过滤设备、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等的设计计算或选型方法。 教师的教法:课堂讲授、专题研讨、案例分析 学生的学法: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互动学习 |
14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3 |
第二章 典型的化学/物化法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2.1 加药搅拌与混凝设备 2.2 氧化还原和消毒设备 课程思政融合点:通过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污水治理案例,展示我国在新冠疫情防控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的创造伟力,充分证明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 |
重点:化学法、物化法水处理过程的概念及其特点;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萃取、吹脱、汽提、蒸发、结晶、冷冻等各种典型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 难点:加药搅拌与混凝、化学一级强化工艺、氯氧化消毒设备、紫外线的分类与紫外消毒设备的选型。 教师的教法:课堂讲授、专题研讨、案例分析 学生的学法: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互动学习、课后作业、大作业 |
7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
4 |
第三章 生化法水处理工艺与设备 3.2 曝气原理与水下曝气、搅拌设备 3.3 氧化沟系列工艺与表面曝气机 3.4 SBR系列工艺与专用滗水器 课程思政融合点:介绍我国在生化技术及装备方面的发展成果,鼓励同学刻苦钻研,破解专用环保设备研发进度及动力不足的问题。 |
重点: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与主体构筑物的分类、生物膜法系列工艺与配套设备、厌氧法系列工艺与设备。 难点:曝气头(空气扩散器)、水平轴转碟(刷)式表面曝气机、立轴式表面曝气机、旋转式滗水器、曝气生物滤池(BAF)。 教师的教法:课堂讲授、项目教学、专题研讨、习题讲解 学生的学法: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互动学习、课后作业、大作业 |
8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5 |
第四章 污泥集运、处理技术与设备 4.1 排泥设备及其设计 4.2 污泥输送设备 4.3 污泥浓缩设备 4.4 污泥消化稳定设备 4.5 污泥机械脱水设备 课程思政融合点:结合污泥消化稳定技术案例分析,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白环保过程中既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又要特别关注二次污染问题,注重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防治结合共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污泥的资源化根植于“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
重点:典型排泥设备、污泥输送设备、污泥浓缩设备、污泥消化稳定设备、污泥机械脱水设备、污泥热干化与焚烧设备的作用和分类。 难点:中心传动刮(吸)泥机、容积式污泥输送泵、转筒式浓缩机、离心浓缩设备、污泥厌氧消化池及其附属设备、带式压滤机、污泥离心脱水机、过滤式螺压脱水机、过滤式螺压浓缩脱水机、滚压式污泥脱水机、叠螺式脱水机等各种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师的教法:课堂讲授、项目教学、专题研讨 学生的学法: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互动学习、课后作业 |
7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6 |
第五章 尘粒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设备 5.1 机械式除尘器(一) 5.2 机械式除尘器(二) 5.3 过滤式除尘器 5.4 湿式除尘器 5.5 静电除尘器 课程思政融合点:在“双碳”、“双控”背景下,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国大力推进火电、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结合超低排放改造,理解大气污染治理中的降碳途径,引导学生树立双碳意识。 |
重点:各种除尘设备的工作机理、设备分类及其适用场合。 难点: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颗粒层除尘器、文丘里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的结构设计方法。 教师的教法:课堂讲授、专题研讨、案例分析 学生的学法: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互动学习、课后作业、大作业 |
6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
7 |
第八章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通用及配套设备 8.1 常用泵的选型与应用基础 8.2 水处理系统管路设计 课程思政融合点: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常用泵等环保通用设备发展,引导学生关注通用设备设计及选用,并融入低碳理念,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 |
重点:各种泵、风机等通用设备的分类及其适用场合 难点:水处理系统和气体输送管路配管要求及特点 教师的教法:课堂讲授、专题研讨、案例分析 学生的学法: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互动学习 |
4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四、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课程考核:
1.课程评分类型:百分制。
2.考核成绩组成:平时作业20%、大作业20%、期末考试成绩60%。
序号 |
课程目标 |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
成绩比例(%) |
||
平时表现(%) |
大作业(%) |
期末考试(%) |
|||
1 |
目标1 |
8 |
8 |
24 |
40 |
2 |
目标2 |
8 |
8 |
24 |
40 |
3 |
目标3 |
10 |
10 |
0 |
20 |
合计 |
26 |
26 |
48 |
100% |
(二)考核评价标准:
1.平时成绩考核及评价标准
平时成绩主要重点考察对新知识的敏感度以及理解与应用能力、所反映的学习态度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深入程度。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优秀 (90-100分) |
良好 (80-89分) |
中等 (70-79分) |
合格 (60-69分) |
不合格 (0-59分) |
对所学知识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能准确地解释z装备概念和原理,并能够独立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团队合作积极努力,可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并能提出有益建议;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自主学习,有良好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
对所学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基本理解概念和原理,能较为全面的分析问题,并提出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案,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常见问题;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与团队成员协作完成任务,并能够提出有效建议;对学习具有较强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自主学习,有较好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
对所学知识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较为清楚说明理解概念和原理,能基本分析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并具备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能够较为主动参与团队合作,较为合理的完成团队协作任务,并能提出一些建议;对学习具有积极性,具有一定的参与课堂讨论和自主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
对所学知识有一定了解,能简单描述概念和原理,能对问题有简单的分析,但运用较为困难或有些错误,解决方案不够完整或存在缺陷;能够参与团队合作,与团队成员协作完成任务,并能够提出一些建议;对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性,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参与课堂讨论和自主学习,有基本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
对所学知识了解不够,对概念和原理理解不清楚,不能够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运用困难,解决方案不合理;参与团队合作不积极,与团队成员协作完成任务能力差,不能够提出建议;对学习没有积极性,不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不参与课堂讨论和自主学习,没有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
2. 大作业考核及评价标准
大作业主要考核环保设备综述报告的题目难度、报告完整性、逻辑清晰性、结论严谨性、文理通顺性、总结与见解、格式规范性,PPT制作质量,汇报答辩质量等组成,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优秀 (90-100分) |
良好 (80-89分) |
中等 (70-79分) |
合格 (60-69分) |
不合格 (0-59分) |
题目难度中等以上;综述报告和PPT内容完整,内容详实;可正确利用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主题鲜明、技术剖析观点正确、见解独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格式规范;可与其他组员有效沟通,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按时完整承担任务,并提出合理建议意见;PPT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汇报答辩言简意赅、陈述正确流利、自然得体。 |
题目难度中等及以上;综述报告和PPT内容完整,基本正确;能检索文献,并较为合理的利用文献资料;完成质量较高、关键技术剖析合理、对相关环保设备及技术发展具有较为鲜明独到见解、逻辑清晰有条理;可与其他组员沟通,按时完成任务,但独立性不够,可与他人配合或协同完成任务;PPT格式较为规范;汇报答辩自信、表达准确流场。 |
综述报告和PPT内容基本完整,内容有少量错误;可从网络上获取相关资料,并可较为合理利用,完成质量一般、关键技术剖析相对合理、对相关环保设备及技术发展具有一定见解、逻辑正确;格式及表达基本规范;基本可以完成分配的任务,以他人协作或沟通能力一般,无法提供有效建议;答辩PPT内容基本完整,汇报答辩较为规范,对技术分析表述较好。 |
综述报告和PPT内容基本完整,但内容有缺失或错误较多;获取文献质量一般,或无法正确使用文献,完成质量较低、关键技术剖析合理性不强、对相关环保设备及技术发展表达正确、逻辑条理性一般;格式规范程度较低;不能按时完成小组任务或完成质量差,存在推卸责任的现象,没有有效协助沟通;答辩PPT汇报答辩对内容不够熟悉。 |
没有提交或抄袭他人项目报告内容;综述报告和PPT内容不完整,没有获取文献的能力;完成质量差、关键技术剖析不合理、没有对相关环保设备及技术发展相关见解、逻辑清晰差;拒绝与组内成员沟通协作,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格式不规范;答辩PPT制作质量差;汇报答辩对内容不熟悉,语言表达无法让人理解。 |
3.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成绩100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60%。
(2)评定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可以包含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设计题。
(4)考试内容:对学生综合运用环保设备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和技术方法进行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和问题分析能力的考核,不仅包括对各章节知识点的独立考核,还需要包括综合考虑多种设备和工艺的方案,实现技术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考核。
五、课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课程教材
陈家庆 主编.《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第四版).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24
(二)参考教材及网站
[1] 刘宏. 环保设备 —— 原理•设计•应用(第四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年09月.
[2] 段金明, 周敬宣, 王琳玲. 环保设备及应用(第三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2年9月.
[3] 吴向阳, 李潜, 赵如金. 水污染控制工程及设备.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5年8月.
[4] 黄廷林. 水工艺设备基础(第四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年2月.
[5] 张洪, 李永峰, 李巧燕. 环境工程设备.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6年3月.
[6] 高明军. 环保设备制造工艺学.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6年2月.
[7] 潘琼, 李欢, 杨昕. 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0年09月.
[8] 夏畅斌, 罗彬, 尹奇德. 污水处理机械化与自动化.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2月.
[9] [美]威廉 W.纳扎洛夫, 莉萨•阿尔瓦雷斯-科恩. 环境工程原理.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10] Yung-Tse Hung, Lawrence K. Wang, Mu-Hao Sung Wang, Nazih K. Shammas, and Jiaping Paul Chen. Waste Treatment in the Service and Utility Industries. 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17.
[11] Karl B. Schnelle and Charles A. Brown. Air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Handbook. CRC Press, 2001.
执笔人(课程负责人)签字:
审核人(责任教授)签字:
审批人(教学院长)签字:
附:教学大纲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