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概况»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

(1)采用“源于处理工艺、发于设备创新、用于工程实际”的辐射式教学模式

本课程从水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流工艺出发,采用“工艺需求→设计目标→设备原理→设计要点→结构创新→工程应用”的内容组织方式开展教学,指导学生形成设备设计的全局意识和系统思维。结合设备产品剖析、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工程应用案例,围绕文献调研、资料筛选、结构对比、机械设计、流场分析以及创新改进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与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污染控制等形成知识辐射网。

  

(2)基于OBE理念,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特点,基于OBE理念,采用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设置项目学习环节,促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环保工艺与设备的最新发展动态,尤其是国外先进环保设备生产企业代表性产品种类、研发、销售、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并基于已有环保设备相关理论基础,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研究改进方案,形成高质量研究报告;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答辩汇报、互动交流等方式,拓宽国际化视野,强化学生文献检索、团队协作以及表达交流能力。

(3)应用蓝墨云等现代教育技术拓展第二课堂,营造泛在学习环境

科学合理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构建了课程独立网站、教学视频、“云班课”、“雨课堂”等基于现代网络化信息技术的第二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积极性,并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主、课下自学为辅的多维深层学习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4)构建“作业-课程设计-作品”渐进式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本课程构建了以开放性作业-项目学习-小论文等为基础、以课程设计为拓展、以设备作品为输出、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手段,完成设备及工艺创新设计和优化的能力。同时注重树立工程实践观念,突出设备设计思维,强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