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况
建设规划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课程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团队及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而且在环保设备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团队所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一直秉承“兼顾常规环境工程专业共性培养、突出环保设备特色”的办学定位,得益于领导专家支持和全体同事努力,该专业自2001年正式开办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建设成果:2005年6月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品牌建设专业,2008年7月入选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7月入选第VI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入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6月正式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组织的专业认证,2017年11月首批入选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2020年6月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组织的复认证专家现场考查。2009年7月,所负责的“环境工程教学与实验中心”被评为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于2014年11月通过北京市教委组织的专家验收;2010年4月,所负责的“环境治理与调控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客观而言,《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课程在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中扮演了“画龙点睛”的角色;以该教材作为重要支撑的教育教学成果“一般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于2009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在2019年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第六届高校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论坛等校外多个会议场合,《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教学团队的相关教师都做了大会主题发言,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围绕《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课程建设尤其是教材建设所开展的工作,得到了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课程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特色教材体系建设为抓手所完成的工作,丰富和提升了符合环保产业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理念的应用型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内涵和质量,应用效果显著,影响辐射范围广,师生受益面大,为同类型本科院校环境类复合人才培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现有环境类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多家媒体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理念、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彰显环保设备特色培养的课程体系、取得的专业建设标志性成果等进行了报道。例如《中国教育报》(2021.10.15)发表了《打造精品特色教材,推动专业改革创新》专题报道。所取得的教学研究成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现有环境类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尤其是为2010年国内首次开办环保设备工程这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提供了丰富实践和良好借鉴。
未来《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课程团队将进一步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方法研究,探索适合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建设知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课程教师梯队,保障课程的高阶性;丰富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库,提高课程的系统性;强调最新发展动态,提升课程的先进性;以项目为驱动完善教学过程,提升课程的活跃度、创新性和挑战度;贯彻立德树人,强化对环保事业发展的担当与使命。
课程教学团队将通过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探讨,带动课题组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组成员积极参与、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同时,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育理念,进一步对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综合设计,灵活运用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增加以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足够话语权,注重学生协作学习及内容分享,同时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团队将不断丰富和革新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开辟“智能+教育”新途径,进一步丰富完善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独立网站(含教学视频)以及“云班课”、“雨课堂”等教学手段及课程资源,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和科技成果,促进教学资源多元化,构建支持学生泛在学习的条件基础。在持续改进机制建设方面,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FDQM课程质量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评价标准,不断优化课程评价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教学过程中加强质量监控和过程评估,突出课程综合素养育人价值,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创新实践能力。积极推进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和持续改进机制,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能力培养、能力达成考核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求。重点强调对学生能力达成的评价,采集学生对课程各相关环节的意见及建议,常态化跟踪毕业生的发展状况,根据反馈结果推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