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况
自我评价
自2002年以来,《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课程组从零开始,教学科研互动,以科研促教学,在保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逐步形成了如下鲜明的课程特色:
(1)符合环保产业发展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为了在整体环境状况有所好转的前提下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环境科技创新提出了重大战略需求。目前我国环保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多为机械制造、环境工程两个专业的毕业生,从专业知识结构来看,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往往缺乏环境科学知识,不熟悉污染治理工艺,在进行环保设备设计时往往难以正确地选择结构设计参数,更无法高屋建瓴地把握治理工艺的发展与改革方向以配套设计更新换代的先进设备;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培养多从化学工程、处理工艺的角度来进行,很少涉及工程概预算、项目招投标、环保设备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因而一线环保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存在设备结构性能理论不足、工程绘图能力差,更不能很好地承担设备调试、运行维护任务。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课程的开设和建设发展,不仅将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兼顾常规环境工程专业共性培养,突出环保设备特色”的办学与发展定位落到了实处,形成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的设备特色培养主线,与多数高校常规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主线相辅相成,也使得我校成为继四川大学、湖南大学等重点高校之后成功进行这种尝试的普通高等工科院校之一。
(2)教材建设到位,教学手段现代化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编写出版了《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教材,克服同期教材的诸多不足,受到了学生、同行以及其他相关读者的好评,荣获了2006年度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并于2007年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2019年3月又出版了修订改版后的第三版。通过建设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试题库、课程网站等教学环境,强化了教学手段,授课方式灵活,实现了立体化教学。
(3)强化工程意识,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实用色彩较强的工科专业,因此满足工程实际需要、服务工程实际是构建该专业知识体系时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
鉴于课程设计是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设计和工程计算的综合训练,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作用显著。已有专业课程设计的组织模式自第一届本科生开始就由传统的手算、手绘为主转变为手算、计算机编程、计算机绘图、计算机三维实体造型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和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也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