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7月19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有效提升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根据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和新入职教师培训安排,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我校新入职教师赴山东曲阜开展师德实践活动之人文素质提升专题研修。
本次研修班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核心内容,通过专家讲座、经典诵读、现场实践、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深入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提升人文素养和师德修养。
专家引领,深化理论认知
研修首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杨朝明教授以《至圣孔子:人类精神导师》为题,从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出发,结合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系统梳理了孔子思想对全球教育文明的贡献。他指出,孔子不仅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更是全人类的精神导师。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至今仍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于建福教授在《四书之道与经典文化自觉》讲座中,聚焦儒家核心经典,系统开解“四书”的当代价值。他首先论证四书为国人必读的传世经典,承载民族精神基因;继而阐释四书道贯的内在理路,尤以《论语》为修己安人的实践宝典,强调其躬身践履特质。于教授倡导在全球化语境下唤醒经典文化自觉,将圣贤智慧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践动能,筑牢民族文化根基,培育具有高尚品德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时代新人。
现场实践,感悟精神传承
为增强研修的实践性与沉浸感,全体学员走进孔子故里——曲阜,参观孔庙、孔府,实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孔庙大成殿前,教师们庄严肃立,集体诵读《论语》经典篇章,以传统方式表达对教育先贤的敬意。
在孔子研究院,学员们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源流与发展,进一步理解“尊师重道、立德树人”的教育传统。大家纷纷表示,这种“行走中的课堂”让理论学习更加生动具体,增强了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责任感与荣誉感。
深入研讨,分享学习感悟
在研修期间,学员们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主题,结合各自学科背景和教学实践,展开了热烈的分组研讨。学校教师工作部干部富威在开班仪式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强调新时代高校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教育情怀,自觉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
学校经济管理学院顾韵飞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谈到了教师如何在课堂中传递正向价值观。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瑶老师从思政教育角度出发,探讨了师德师风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学校信息工程学院万鑫老师则分享了如何将教育家精神融入科研与育人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此次研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度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与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帮助教师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与传承发展之道,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及师道文化传承,推进经典文化育人兴校的思路与举措。研修进一步激发了我校教师对教育的热爱与理解。教师们将成为教育家精神的传播者与实践者,把教育家精神内化为教书育人的能力与教育教学方法,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与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是以实际行动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作者:富威 / 编辑:茆云杰 审核:李林琳 来源: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