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与北京工业大学成功主办第十届焊接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WSE2025)

2025年8月8日至10日,第十届焊接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ld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SE2025)圆满召开。

图片2.jpg

本次会议由我校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举办,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指导,中国焊接协会教育与培训工作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焊技术专业委员会、材料结构精密焊接与连接全国重点实验室等7家机构协办。会议以“焊接科学与工程的进展”为主题,聚焦先进焊接工艺、智能焊接、极端环境焊接、增材制造等核心议题,吸引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等10个国家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汇聚了全球顶尖学者、行业专家及青年研究人员,共同探讨焊接技术的前沿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庆,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何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刘颖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树君主持。

微信图片_2025-08-12_140550_376.jpg

何明代表北京工业大学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北京工业大学立足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需求,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在开拓与创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办学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北京工业大学焊接学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在智能焊接装备、先进焊接材料、激光焊接制造等领域攻克了一系列难题,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认可。何明书记希望与会学者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加强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共同推动焊接科学与工程迈向更高水平。

640 (2).png

刘颖代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北京工业大学和协办单位的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会议作为全球焊接研究人员的高水平交流平台,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具体实践。刘颖介绍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和机械工程高精尖学科的发展情况,学校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全力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在水下焊接、移动焊接机器人等领域形成鲜明研究特色,为国家和首都发展贡献了原创技术成果和工程技术人才。刘颖诚挚邀请与会专家学者10月再聚北石化参加机器人智能焊接交流会,共促焊接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图片5.jpg

王国庆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向与会来宾致谢。他指出,在科技革命与“双碳”目标驱动下,焊接技术正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性能化加速跃迁,已成为支撑工业安全与绿色转型的核心工艺,我国已将先进焊接及增材制造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攻关方向。他倡议深化全球合作,强化原始创新,协同推广低耗低排工艺,共建开放共享创新生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全面服务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深海探测及新能源等国家重大需求,以此推动焊接科学与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

图片6.jpg

在开幕式颁奖环节,刘颖作为颁奖嘉宾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林三宝教授颁发“WSE杰出贡献奖”,表彰其在焊接技术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和为WSE国际会议做出的杰出贡献。

图片7.jpg

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北石化机械工程学院焊接团队深度参与会议筹办组织工作,我校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朱加雷教授担任本届大会联合主席,张华教授和黄继强研究员担任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高辉教授和张瑞英副教授担任执行委员会联合主席,曹莹瑜副教授和曾才有副教授承担会议秘书工作。此外,焦向东教授和薛龙教授作为国内咨询委员会专家指导并出席本次会议。

图片1.jpg图片2.jpg图片3.jpg

图片4d.jpg图片5.jpg图片6.png

图片7.jpg图片8.jpg图片9.jpg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日本大阪大学麻宁绪教授和山东大学武传松教授主持,包括王国庆教授、日本大阪大学接合焊接研究所所长Hidetoshi Fujii教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Huijun Li教授、俄罗斯彼尔姆国立科研理工大学的Dmitriy Trushnikov教授、韩国釜山国立大学的Myung Hyun Kim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陈树君教授、山东大学武传松教授等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

图片8.jpg

图片9.jpg

640 (1).png

大会分会场报告交流共设五大主题,包括“极端环境焊接”、其中第五分会场“极端环境焊接”由我校负责,共召集了28个口头报告。同时,大会专门设置了墙报展示和评选环节,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展示平台,推动学术交流。我校朱加雷教授和北京工业大学蒋凡教授共同担任墙报展示评选环节的主席。

图片11.jpg图片12.jpg图片13.jpg

图片14.jpg图片15.jpg图片16.jpg

我校研究生也积极参与到此次国际交流当中,展现了北石化青年学子的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精神风貌。我校研究生作分会场英文口头报告6场,提交展示墙报6份,内容涵盖水下焊接、机器人智能焊接等前沿主题,研究成果获高度关注,最终斩获优秀口头报告1项、优秀墙报2项,体现了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上的显著成效。

图片10.jpg

闭幕式环节,麻宁绪宣读了优秀口头报告和优秀墙报获奖学生名单,朱加雷作为本届会议联合主席为部分获奖学生颁奖。

WSE2025不仅推动了全球焊接学术交流,还加速了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会议通过分享中国在极端焊接、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突破,提升了中国焊接技术的国际影响力,并为青年研究者搭建了成长平台。

本次会议和今年5月第五届全国高校焊接专业党支部书记“双带头”能力提升论坛的成功举办,是我校履行“服务首都功能”的重要实践,彰显了北石化在焊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强化了国际合作网络,也为提升我校机械工程北京市高精尖学科的全球影响注入动力。未来,北石化将继续依托此类平台,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曾才有 / 编辑:茆云杰   审核:李林琳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