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传韵晋地行,文化传承映红心——我校人文先锋实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我校人文社科学院第十一届 “人文先锋” 实践团,在王峥、窦铮俩位老师指导下赴山西大同开展以 “青衿传韵晋地行,文化传承映红心” 为主题的暑期实践,紧扣 “青衿传韵” 项目要求,通过探访文化古迹、参与红色教育、开展理论研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增强历史与文化自信,彰显学院青年使命担当。

一、专业赋能实践,分工明晰方向

为确保实践活动精准落地,团队出发前结合成员专业背景细化分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牵头搭建团队协作机制,制定活动整体规划;旅游与会展专业学生负责文化讲解、实践策划及素材采集。专业优势与实践需求的深度融合,为活动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践行了学校“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办学理念。

二、踏访文化瑰宝,解码传统根脉

实践团以大同历史文化地标为依托,沉浸式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首站走进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王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为同学们解读石窟的历史价值与艺术精髓。古人以石刻对话千年,我们更要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在第5-20窟精华区,同学们对比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虚拟场景与实景,体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力量。

随后到访的华严寺,以辽金建筑闻名,亦是《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同学们聚焦“古建筑中的匠心精神”,采集微课素材,既加深了对传统营造技艺的理解,也为后续文化宣讲积累了鲜活案例。

在北魏明堂遗址中,成员朱媛、史乃天结合专业知识讲解北魏王朝的文化融合史,同学们围绕“民族交流与文化互鉴”展开研讨,为设计多元化山西文化旅游路线提供了创意灵感,将专业学习与文化传播紧密结合。

山西大同博物馆的实践则让同学们感受了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魅力。数字化让千年文化可触可感,实践团成员在互动体验中,进一步理解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纷纷表示,这正是青年探索文化创新传播的方向。

三、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值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实践团专程前往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接受革命文化洗礼。在“万人坑”遗址与苦难展示区,锈蚀的矿工工具、泛黄的历史照片,无声诉说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屈抗争与巨大牺牲。面对墙上密密麻麻的英烈名字,实践团成员集体默哀,王峥与学生代表李天元、焦薏宁向英烈献花,深切缅怀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先辈。

随后,王峥以纪念馆的实物与场景为依托,主持“传承英雄精神”主题团课。她强调:“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苦难记忆,更是激励青年奋进的精神火炬”。团课中,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传承抗战精神,增强历史自觉与使命担当。

四、践行使命担当,续写传承新篇

此次实践活动以非遗内涵探寻、红色文化传承等形式开展,同学们探访云冈石窟、万人坑等,在行走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理解,以专业实践诠释新时代青年文化担当。未来,学校将秉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理念,依托会展、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优势,深化实践教学与理论研究结合,助力学生提升专业素养与文化感知能力,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培养兼具深厚文化底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文学子。

作者:刘帆、王峥 / 摄影:邢紫萱 / 编辑:茆云杰   审核:李林琳   来源: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