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新闻

清华大学李蕉副教授应邀来校做思政课教学交流

   12月3日下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专项)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李蕉应邀做客我校“名师讲堂”,在教406为与会教师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示范课和精彩报告。本期“名师讲堂”由学校教师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也是京南大学联盟马院共同体共建共享的有效举措。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兼职思政课教师,以及来自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思政课教师30余人参加了报告。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爱萍主持。

  报告分为教学示范课和思政课教改经验交流两部分。李蕉为大家进行了《1919:中国在十字路口》的20分钟示范课教学,并以《先“破”后“立”,对思政课教学比赛、教学改革的一点探索》为题,从“如何准备教学比赛”、“如何讲一堂课”、“如何设计一门课”等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参赛体会和教改经验。李蕉认为,讲好一堂课到设计好一门课,要一以贯之地先“破”后“立”。要用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引子来破题;用一条清晰的主线讲到底,抽丝破茧,层层递进,让课堂具有结构化。用富有逻辑性的细节故事,努力使得课堂兼顾“清晰”和“复杂”。要把思维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视角和充分的讨论空间。要直面思政课堂的“祛魅时刻”,引导学生直面知识困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建学生的价值体系,努力践行教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使命和任务。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语言精练,逻辑分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起了与会老师的热烈反响和共鸣。

  报告开始前,党委副书记吴惠会见了李蕉副教授,并与之进行了亲切交谈。吴惠副书记曾听过李蕉老师的思政课分享,认为她的教学示范课十分精彩,富有感染力,充分展现了一名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技巧、学术功力与信仰追求,为我们开展思政课教学、进一步做好思政工作提供了经验、树立了标杆;希望我校老师能学习她精益求精、规范细致的教学精神和学术追求,把思政教学当做学问不断探索和创新,实现将教学从“技术”、“学术”向“艺术”升华转变,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立德树人上取得新突破。

 李蕉,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中共党史研究》、《政治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4项、校级项目7项。曾获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专项)一等奖第一名(2018)、“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称号(2017)、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北京青年五四奖章(2019)、第十届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文史类A组)一等奖、最佳演示奖、最受学生欢迎奖等。获清华大学第六届、第七届本科生“清韵烛光-我最喜欢的教师”(2016、2018)称号。

(教师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