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石化故事

快乐工作 健康生活——访人工智能研究院教师赵邑新

赵邑新,清华大学博士毕业。曾就职于Intel 和IBM公司,2020年加入学校人工智能研究院,任智能医疗方向负责人。

                                       工程师到创业者

1993年,赵邑新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习,本科期间成绩优异,获得了保研资格,也迎来了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读硕还是读博?读博的时间长,要求更高,而有出国打算的同学都想去读硕。纠结了一段时间,赵邑新对自己说:“时间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天都不虚度!”坚定的选择了继续直接攻读博士学位。那一年,恰逢清华大学提高了博士生毕业的要求,包括“要发表4篇核心期刊论文,其中两篇被EI检索,或者一篇被SCI检索”,比之前要求的两倍还高。导师吴建平院士为了进一步激励研究生,要求两篇EI和一篇SCI兼具。研究生第一学年开始,赵邑新一边上着学位课,一边发愁,甚至都会担心自己能不能毕业。最后终于想明白,“发愁没有用,干才是出路。”做科研、读论文,积极地总结,鼓起勇气投稿。一次又一次被拒,用“万事开头难”安抚一下自己,根据审稿意见修改完善后,再投……终于收到了人生第一份学术期刊录用函。之后再接再厉,屡败屡战,在导师和教研组的培养、指导下,持续有论文产出;专注于科研工作,心无旁骛,甚至有一篇论文被SCI索引了都不知道。到毕业时,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多篇被EI、SCI检索,远远超出了学校和导师的要求,在吴建平院士的支持下,本科毕业后4年获得博士学位,走入工业界,先后在Intel和IBM从事研发工作。

赵邑新进入医疗健康领域,则与切身的经历和感悟相关。有一年国庆节假期,赵邑新一直在加班,假期之后才腾出时间回家探望父母。进了家门,没见到母亲像以前那样欢天喜地地迎出来,原来母亲卧病在床。赵邑新连忙询问情况,得知母亲已经高烧一周多,他赶紧带着母亲去就医,经专家诊断后,对症施治,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又经历了近20天,母亲才逐渐恢复了健康。那段时间,赵邑新请假陪在父母身旁。这件事情深深地触动了他。他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办让不能守护在父母身边的子女,能够及时地准确了解、切实关心到老人们的身体健康。2011年,当他离开IBM时,谢绝了其他高薪工作的机会,投身大健康行业,并专门创办了一家新技术企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活得更长久,活得更健康是大众的切实需求;而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资源目前仍处于绝对缺乏,相对不均衡的状态。但是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提倡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做好国民健康事业。健康物联网和移动健康领域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度的提升和重视度的提高走上了快车道。

赵邑新希望通过技术赋能,使医疗健康的服务能力能够扩展到医院院墙之外,能够为大众提供方便、准确、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使民众能够及时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和趋势,并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这是进入大健康领域创业的最重要的动因。

创业之初,赵邑新碰到了不少挑战,数据的质量、数据在云端的安全和个人隐私等问题都对他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为了取得更多的数据并设计出便捷的医疗健康监测管理平台,为更多的人服务,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他查阅了海量的医学资料,“熬夜”是当时的常态,并到医疗机构向很多的医护人员学习请教。一年之后,当他和医护人员研讨技术问题时,经常有人会问他:“赵邑新,你是学医的吗?”

创业者到志愿者

2008年前后,赵邑新把对自己职业经历的一些反思和总结,通过视频等方式进行了分享,反响很好;有同事建议他参加志愿者组织,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通过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为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成长。几年来,他深入到北京的几十所高校为学生开展讲座、辅导等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学生传授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好职业规划和顺利求职。

2009年,在IBM工作的赵邑新,通过公司的选拔,从两万余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和另外9名同事一起,深入坦桑尼亚担任科技扶贫志愿者。在朵朵玛大学协助学校教师开发慕课软件。

志愿者组织要求不与学生单独相处,也不鼓励留联系方式,赵邑新一直严格遵守这一规定。但经常会收到志愿者组织转来的同学们的感谢信,有的时候还有小礼物。有一次活动中,志愿者组织的工作人员跟他说:“有个人一定要见见你。”随后闪出一个小小的身影,原来是赵邑新指导过的一名学生。这个学生向他讲述了在学业和工作上的发展与成长,特别让赵邑新惊喜的是他也成了一名志愿者。在回馈社会、成就青年的同时,志愿者活动也让赵邑新收获了巨大的成就感。

志愿者到高校教师

2020年,赵邑新来校工作,“我家人有当教师的,我通过志愿活动也接触到了不少青年学生,觉得能当高校教师是件很光荣的事情。”他和团队的老师一起开展项目研讨,参与了《人工智能前沿》课程的讲授。

“赵老师虽然是新手,但是他的讲授深入浅出,既有人工智能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也有身边的实际应用例子,让我受益匪浅。”听过赵邑新《前沿》课程的学生这样说道。

赵邑新一直在寻找符合石化行业特色的并且契合自己已有研究成果的方向,尽力为学校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他还带领团队的年轻教师一起通宵达旦地做实验,分析数据,撰写科研论文,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清华大学的教育对我的影响很大,工程师精神使我养成了严谨、认真、踏实的品质。我觉得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能够对别人、对行业有价值的人”,这是赵邑新这些年的最大体会,近三十年来,他善于在学习和工作中寻找快乐,始终对学习、事业保持一份持续的热情,并且把这份难得的热情投入到工作、生活的点滴之中,把“做健康,为人民”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同时收获了快乐和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