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石化故事

我眼中的科创竞赛——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曹瑞奇

题记:近年来我校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学科竞赛并取得丰硕成果,而落实到本科生同学的培养,科创竞赛的定位是什么?到底能在哪些方面给予我们积极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同时收获什么?针对上述问题,大学生记者团采访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曹瑞奇同学。

曹瑞奇,材料专业大二本科生,以第一、第二完成人共获得北京市级竞赛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并晋级本年度“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主持/参与三项北京市级科研项目,大二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十四五科技创新建设对高校大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投身创新驱动发展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标准,为了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大学生“科创类”竞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本科生关心的是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科创类竞赛具有什么性质?第二,我们为什么要参与竞赛?占用绝大多数的休息时间,熬夜准备申报书、研究报告、PPT和视频,目的何在?第三,除了一份荣誉证书,科创竞赛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到底有什么作用?曹瑞奇将自身参赛经历与感悟结合起来,用实际案例分析科创竞赛对我们学习和发展的作用。

(在学校导师制的开展下学习专业实验技能)

记者:你参加了很多科创类竞赛,是如何定位科创竞赛的?为什么要参加科创竞赛?

曹瑞奇:首先简要地对科创类竞赛进行一个归纳,“科创”顾名思义,即在一项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任务或者项目里,对项目思路进行创新性改进与优化,利用现有科学手段,归纳出具有一定价值意义的结论、取得相应成果,以契合相应科技发展需求。

基于自身经验为大家提几个我们自己需要具备的或者说需要注意的几个点:具有一定基础、创新性突破、有价值的结论、契合需求。这将是我们参加科创类竞赛的宗旨和必须考虑的条件。

记者:你认为学生在参加科创类竞赛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曹瑞奇:1、具有一定基础 首先我们报名某项竞赛,一定要具有相应的基础,例如备战物理/化学/高分子等实验竞赛要知晓实验原理、收集齐全的实验器材;备战双创类竞赛要具有足够的科技成果支撑等等,只有在相应领域具有一定研究基础与研究进展,才可以进行创新与归纳。

2、创新性突破 在具备一定基础后参加比赛,我们要秉持科创类竞赛的核心理念:创新。我们理工科同学以实验为硬饭碗,如果在实验途中对于整个探索过程没有一定的思考、只是等待指导老师的安排,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墨守成规,没有新意,最终成为了分母。我们既然要科创,那么就是要在已有方案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改进,去思考如何才能出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也就是说这个思考的过程是少不了的,诸如上个月我为了优化一个PPT的团队介绍,耗费了两个晚上,在对比他人模板和款式的同时还要结合自己团队的特色进行优化。可能这个思考的时间是行动时间的数倍,可能我十小时的优化在大家面前的呈现只有一分钟,但是这可能是让比赛成为我们主场的关键所在。

3、有价值的结论 之前我常和我的指导老师们提到这样一个问题:无论是学习,还是竞赛。在收尾的时候能否给出一份醍醐灌顶、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总结,是检验我们是否达到一名合格学生、一名合格获奖队员的最好标准。这个结论既包含我们完成一个项目实验后分析归纳出的结论,也包含我们在赛场上击溃对手或者被对手击败后所写的总结。前者可能在许多同学心中产生了共鸣,因为科创类的赛场绝大部分是用来展示结论与成果的,而且展示时间非常短(诸如我之前参加的省物理学术竞赛、互联网+、挑战杯、节能节水减排竞赛等等,普遍展示时间均在7-8分钟左右)。这就需要我们去做一个最重要的工作:归纳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结论。也就是说,只有我们的项目拥有更多的先进性、有更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才会成为科创竞赛中的佼佼者。

4、契合需求 大学总有奋斗目标,科创竞赛也一样,把握方向是首要任务。近日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道来袭,可谓如火如荼,总书记亲自做出指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即使这些核心关键技术可能离我们有一定距离,但这是一种精神、一股劲,大有核心关键技术,小有我们紧密贴近、契合国家科技发展的新动力。我们在选题的时候就要契合需求,举几个例子:科创赛事选题时,“友好环境型”“低碳”“一体化”“智慧”“开拓者”“领航者”等等类似的词汇,需要我们仔细斟酌、选取。只有迎着需求来,可把握的机会才会多。

(进行文物保护专题调研并获“致远杯”二等奖)

记者:为什么要积极参与科创类竞赛?竞赛的作用何在?

曹瑞奇:许多同学可能会有这个疑问:身边有主持竞赛或参与项目的同学,常常干到深夜,甚至还要附上周末与假期。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们步入如此“深渊”?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们每到竞赛通知来临之时就会像疯了似地一心扑在电脑上?这里我就为大家从下列几个方面分享一些我关于“科创竞赛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作用”的看法。

1、融合学科、锻炼强劲的思维能力  科创赛场是一个融会贯通的平台,涉及到论文撰写、数据分析、调研交际、PPT路演、视频制作等全方位的能力开发与评估。竞赛的主题往往来自于生活,以CUPT(物理学术竞赛)为例,要求我们搭建简易的实验装置,通过科学的实验手段,定量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有趣规律。我记得当时我们选的题目是“为什么摩擦有纹路的胡椒罐底比摇晃胡椒罐倒出的胡椒多”,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厨房问题,却蕴含了不可估量的科学价值。我们的任务就是搭建装置模拟实验,进行数据处理与归纳分析,从而给问题一个客观的结论。准备过程大概是1个月,我们不断地进行交流、不断地进行思维碰撞与方案优化,最终在众多高校中挺入决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此之后的物理课程和实验课程里,我都养成了一种探索、归纳分析的习惯,最终两门课程均为优。

2、培养兴趣、为未来方向“寻路”  双创类竞赛注重成果转化,即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探求项目所契合当前发展需要的特色与优势。因此我们在进行系统的科创赛事培训后,选取我们参与的教师科研项目进行申报。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是“系统的培训”,第二是“参与的教师科研项目”。 首先“系统的培训”并不仅仅指一些专门的课程,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积累经验,诸如一些青年运动员总是先作为陪练,在进行一些实战模拟、作为替补经历实战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技术本领。科创赛事也一样,我们系统地、全面地参与相关赛事全过程,能否获奖不重要,说白了就是在前期挂不挂我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经历完一个赛事之后是否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硬核经验,我们再将其转化为硬实力。(当然我将其称为“培训”也是有隐含意义的:一场比赛是一个经历,更是一场难得的培训。)其次, “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是一个凝缩时间、提高比赛准备效率的先决条件,因为理工科项目只有实际动手参与、对整个过程有宏观的把控,才可以在赛场中运筹帷幄。

上述两点是我为大家又提的两个建议。在参与成果转化的途中,我们就会接触到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题目方向,不拘泥于本专业,真正地系统了解一个学科的特色和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们的兴趣也会油然而生,也就不会迷茫于“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想干什么”。以我自身为例,我的专业是高分子材料,但我在去年北京市节能减排大赛的准备过程中接触到环境工程专业的知识,我发现我最感兴趣的领域是水处理工艺方案,之后利用寒假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发表了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章,对相关领域进行了系统学习,有了一些见解与认知,对未来有了一些构想,例如从事一个环境保护与功能材料这样一个交叉学科的研究。所以虽然我花费了整个寒假休息时间,但得到了一些对自身发展很宝贵的东西。

3、激发潜力、积极投身于大学生活和学习  科创竞赛需要一股拼劲儿,有时短时间坐在桌前,并没有相关问题解决方案的想法与灵感,但我们如果仔细琢磨、钻进去,在某个瞬间就会灵感冲出脑海,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其实无形之中就激发了我们的潜力。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今年的“致远杯”(“挑战杯”的校内赛)我有两个项目,其中一个是调研类项目,是我在暑期组织进行的实地调研,只有我的高中同学和高大海老师参与,我的大学同学并没有参与调研,按照常理来说,以这样一个项目报名会比较棘手。当时我就自己闭门想了一天,最终我打开思路,召集了一些同学进行项目的线上调研,所以项目就拥有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点面结合、横向对比”的特色,最终小组成员也是积极配合完成了项目申报,取得了二等奖。这只是潜力激发的一个小例子,放眼我们的大学学习生活,有时候遇到问题,遇到一个看似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需要有这么一种敢拼的精神,这种精神会激发出我们无限的潜力,也会帮助我们树立一种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办事态度。

在物理实验中心备战竞赛

 记者:请您总结下这几年的科技创新竞赛的经历?并谈谈对其他同学的建议?

 曹瑞奇:科创竞赛获奖不仅仅是一份份荣誉证书,更重要的,它可以为我们日后考研、工作、出国深造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方向,锻炼了我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了严谨的学习态度。北石化科研实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其秉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建设理念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学习和创新机会。经过充分的准备,相信每一位北石化学子可以在各种科创竞赛场上披荆斩棘、势如破竹,为学校赢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