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与共建学科

高精尖与共建学科

  1. 北京高校共建学科
  2.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目标:建设目标面向北京高校遴选一批“高精尖”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力争经过两至三个周期建设,推动北京高校调整和优化学科布局结构,促进学科间进一步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国际或国内一流的优势特色学科以及新兴前沿交叉学科,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世界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2018年7月25日,北京市教委提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方案,对入选学科采取项目管理方式,在建设周期内按照每个学科最高5000万元的总额予以支持。2019年5月9日,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正式公布,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

(1)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通过长期与石油石化等战略性支柱行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合作,机械工程学科形成了能源工程装备底蕴深厚的学科专业特色,目前下设五个主要研究方向:

 ◆海洋能源开发作业技术与装备。以海洋油气资源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涉水环境能源开发利用、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为研究对象,代表性成果包括海底管道高压焊接技术、深水结构物摩擦叠焊修复技术、核电厂水下检修与焊接技术、潮流能和波浪能利用装备、水下管线流动保障技术与装备等。依托连续三个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基于新一代智能化理念,自主研发了医疗及康复机器人、移动焊接机器人、工业集成机器人、工厂物流机器人、工业清洗机器人系列产品。部分产品在国家体育馆、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新机场的建设以及中铁建大型盾构设备维修等方面都得到了应用,焊接机器人成果曾入驻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

 ◆机械设备数字化设计制造与调控技术。以油润滑滚子轴承、精密磁悬浮轴承、气体动压悬浮箔片轴承、脉冲电磁场改性、微纳米界表面强化等为切入点,以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惯性导航陀螺仪、空天环控系统叶轮设备、油气集输处理设备为应用对象,开展数字设计仿真、反应传递调控、快速敏捷制造与机械设备集成等研究。

 ◆装备故障诊断预测与控制安全技术。在军用装备火控系统故障诊断、装甲观瞄系统故障诊断、人工智能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过程工控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控制和应用技术,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能源高效利用技术与环保设备。在天然气高效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综合利用、中低温有机朗肯发电、高效节能透平机械设计、绿色能源装备以及污染物资源化处理技术与设备等方面,形成了以新型高效数值算法、流动传热仿真模拟支撑工程设计、设备开发和绿色友好运行的鲜明特色。

(2)主要建设目标及任务

 机械工程学科将紧密围绕京津冀区域发展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定位,加强与清华大学的实质性共建合作。希望到2025年,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读硕士生人数达到500人、博士生人数20人,每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SCI/EI收录)180篇以上;荣获国家级科技奖项。高精尖学科首轮建设周期内学科水平达到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基本条件,学科评估水平达到B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