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
工程案例
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简介
东莞市东江水务有限公司市区污水处理厂(含市区粪便无害化处理站)位于南城区石鼓村王洲,占地面积16.21万平方米,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为20万吨、清掏的粪便150吨,是东莞市目前采用二级处理最大的一间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唯一的一座粪便无害化处理站。该厂厂区外管辖有新基污水泵站、珊洲河污水泵站两座,是一个全资的国有企业。污水、粪便收集范围:莞城区、南城区、东城区的全部 、万江区南面组团的生活污水和这四区的清掏粪便。服务面积62.95平方公里,服务范围现状人口49.96万人。
该厂概算总投资6亿元,其中厂区投资2亿元,管网投资4亿元。厂区、管网全部由东莞市财政投资兴建,分两期建成,其中一期于2001年9月动工,2002年6月投入试运行,采用厌氧—氧化沟工艺(A/O工艺),处理能力为10万吨/日;二期于2003年9月动工,2004年8月28日投入试运行,采用缺氧、厌氧—氧化沟工艺(A2/O工艺),处理能力为10万吨/日。截污主干管总长度为14.77Km,管径为D1400mm至D2600mm;支干管总长度为4.9Km,管径为D300mm至D1600mm。
该厂处理后的污水,经市环保监测站抽样检验,符合污水综合排放国家一级(GB18918-2002)B标准和广东省(DB4426-2001)一级标准。
该厂非常重视厂容厂貌环境的建设,并积极开展生产运行、技术创新、员工综合素质培训、管理职能强化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于2004年8月获得了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生活污水《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证书》(编号:国环0487);同年12月,分别获得了由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组织评选的“2004年度全国先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由广东省建设厅和人事厅组织评选的“2004年度建设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2005年12月,被东莞市城市管理局评为2005年度环卫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全年日均处理生活污水20.17万吨。
1.工艺系统描述
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0万m3/d,总变化系数1.3,污水经过粗格栅后进入提升泵房,提升后经格栅间进入旋流沉砂池。污水处理采用倒置A²O工艺,曝气采用水下微孔曝气。通过单级离心鼓风机鼓空气传氧。好氧池下设水下推流器,缺氧池、厌氧池下设水下搅拌器。沉淀池采用辐流式沉淀池,排泥采用全桥式刮吸泥机,刮泥桥采用周边驱动。污泥回流泵选用潜污泵,剩余污泥泵选用螺旋泵输送。污泥处理采用离心式浓缩脱水一体机。
该工程是东莞市重点工程之一,一期工程已于2002年建成投运。二期工程需新建格栅间及旋流沉砂池、生物池、配水井、沉淀池、污泥泵房、鼓风机房、加药间、粪便处理站、低压配电室(MCC3),在一期进水泵房加装3台潜水排污泵,在污泥脱水机房加装二期污泥处理设备。二期工程也已于2004年8月28日建成投运。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流程:
日处理能力为150吨的粪便无害化处理站的粪便来源为流动厕所粪便和化粪池清掏粪便。
(1)一期工程
工程概算投资3.6亿元,其中管网投资2.5亿元,截污主干管总长度为14.77公里,管径为D1400mm至D2600mm,厂区投资1.1亿元,占地面积9.8万平方米,处理能力为10万吨/日,工程于2001年9月正式动工,于2002年6月竣工并将污水陆续接入本厂处理,采用厌氧—氧化沟工艺。本厂处理后的污水,经市环保监测站抽样检验,符合污水综合排放国家一级(GB18918-2002)B标准和广东省(DB4426-2001)一级标准。本厂于2004年8月份获得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生活污水《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证书》(编号:国环0487),同年12月份,分别获得了由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组织评选的“2004年度全国先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由广东省建设厅和人事厅组织评选的“2004年建设系统先进集体” 的光荣称号。
一期工程污水处理采用厌氧-氧化沟工艺,主要流程如下:
(2)二期工程
二期工程于2003年9月动工,2004年8月28日投入试运行,采用缺氧、厌氧—氧化沟工艺(A2/O工艺),处理能力为10万吨/日。
二期工程还增设粪便处理站一座,日处理粪便总量为150吨,粪便来源为流动厕所粪便和化粪池清掏粪便,于2004年9月投入运行。主要工艺流程是:
本厂首期、二期工程(厂区、管网)全部由东莞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是本市目前采用二级处理最大的一间污水处理厂和唯一的一座粪便处理站;属国有企业,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为:东莞市东江水务有限公司和东莞市城市管理局。
2.仪表系统描述
二期工程工艺流程中各单元所需的在线水质仪表和过程仪表组成全厂仪表系统,它们为计算机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对工艺过程设备的控制提供条件。仪表检测内容:格栅间前后液位差、进水PH值/溶解氧/电导率/ SS值/流量、好氧池前后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MLSS值、鼓风机房出风总管压力/流量、回流污泥泵房液位、回流污泥管污泥流量、剩余污泥管污泥流量、脱水机进口污泥流量、贮泥池液位、出水PH值/温度/电导率/ SS值。
3.监控系统描述
本工程计算机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分两期建成。
一期主要包括:中控室中心站、两个分站和两级计算机网络。中心站主要由两台工业级计算机组成,两台工业级计算机相互热备,通过工控网络(PROFIBUS-DP)对各分站进行监视;两个分站由变电站分站(PLC1)和脱水机房分站(PLC2)组成;两级计算机网络:上级为10M/100Mbps以太网,用于连接监控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下级为PROFIBUS-DP,用于连接监控计算机和各分站。
二期在一期的基础之上加入以下几部分:总变配电站分站(一期)PLC1的扩展I/O,PLC1.1;低压配电室(MCC3)分站PLC3、加药分站PLC4、脱水机房(二期)PLC5、粪便处理分站PLC6。
总变配电站分站(一期)PLC1的扩展I/O监控范围为:进水泵房3台潜水排污泵;低压配电室(MCC3)分站PLC3监控范围为:细格栅、旋流沉砂池、生物池、沉淀池、鼓风机房、污泥泵房、低压配电室;加药分站PLC4监控范围为:加药间;脱水机房分站(二期)PLC5监控范围为:脱水机房二期设备;粪便处理分站PLC6监控范围为:粪便处理 站。
4.工业电视监视系统描述
厂区面积很大,为了使工作人员全面直观地了解全厂各工艺单元设备的运行情况,在工程中建立了工业电视监视系统。一期工业电视监视系统主要由摄象机、多画面处理系统、电视监视器、录象机组成,用于连续监视传达室、厂前区、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生物池、鼓风机房、沉淀池、污泥脱水机房设备运行状态。二期沿用一期的电视监视器和录象机,由于一期的多画面处理系统的输入通道已占满,故二期须增加一套多画面处理系统,另增加五套摄象机,用于连续监视细格栅间、旋流沉砂池、生物池、鼓风机房、沉淀池设备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