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况
通知公告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学科是我校承建北京市“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基地”的重要支撑学科,也是六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中最年轻的学科。环境工程学科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硕士学位者8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1名,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1人。近五年先后承担了国家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总部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科研课题等50多项,科研经费到款额10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被SCI、EI等检索收录50多篇;出版特色教材或论著近10部。
环境工程学科现已建成环境分析与检测、水质工程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环保过程测试技术、环保多相流分离技术、人工环境与设备等专业实验室。截止2013年底,直接建设投资近3000万元,拥有30多台(套)先进的大型测试分析仪器设备,其中环境分析与检测实验室还依托本校化学工程学院的化学分析仪器设备基础平台作为支撑,实验室总体硬件条件达到了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主校区内还配套建设有中水回用示范工程;学科还拥有“环境污染控制新技术”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环境工程教学与实验示范中心”为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跨学科组建的“过程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技术实验室”为校级重点实验室。
环境工程学科目前主要致力于研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涉及环境污染末端治理、清洁能源生产供应以及资源循环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以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下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在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典型工业过程废气排放控制与回收净化技术、能源化工领域典型污水生化处理与回用技术、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环境化学分析与监测等几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例如,在“典型工业过程废气排放控制与回收净化技术”研究方向,以轻质油品或有机化工产品所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为着眼点,开展吸附、吸收、冷凝、膜分离、高压等离子电晕放电等石油石化典型工业过程废气排放控制与回收净化技术的应用研究,辐射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处理利用、沼气生物脱硫、铁基离子液体酸性气体脱硫、天然气除尘净化在内的各类气体净化处理技术;结合加油站第二阶段(Stage II)油气回收和车载加油油气回收(ORVR)技术,开展加油油气排放污染方面的相关研究,为国家相关环保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提供支撑;结合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关注温室气体效应的契机,开展二氧化碳分离富集、运输储存、深度利用等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在“能源化工领域典型污水生化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方向,通过借鉴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渗滤液等领域的先进处理工艺和技术,针对能源化工领域典型高氨氮/高色度难降解污水、高含硫污水、碱渣污水、煤气化污水等的高效深度处理与回用问题,结合铁碳微电解预处理、厌氧好氧耦合、生物流化床、高级氧化、生物脱硫、微电场增强吸附、紫外线消毒、振动膜分离等工艺或技术,通过对比考察工艺流程、操作条件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参数,为能源化工领域的水污染治理与回用、实现“零排放”提供切实可靠的技术保障。
该学科的全体教师将继续秉承“特色发展、错位竞争”的宗旨,继续倡导“关注实际、研为产用”的理念,实现关键工艺研究与流程和设备开发相得益彰、协调发展,早日顺利实现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标志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