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学术交流

北京现代产业新区发展研究基地召开 “大健康” 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调研研讨会


 

为进一步响应北京市 “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号召,全力推进我校立足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聚焦产业民生推进研发创新与技术转化。2025年10月21日,北京现代产业新区发展研究基地召开“大健康” 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调研研讨会。会议由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海萍主持,学校科技处副处长王国洪、新材料与化工学院温振国教授协同制药工程系相关领域8位研究骨干、经济管理学院10位相关科研骨干共同参会。



会上,北京现代产业新区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经管学院院长李海萍教授首先做联合调研项目背景介绍。她指出,全球医药需求扩大,北京优化服务促产业发展。结合北京市社科联、哲学社科办围绕 “大健康”产业的定向约稿要求,调研需重点聚焦医药研发数字化转型、中医药创新与产业化、“药食同源”产业融合、医药产业营商环境优化、民生导向的中医药研发、健康数据资产价值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体系升级七大核心领域。通过提前谋划、主动对接,既争取获得相关部门认可,更助力挖掘北京市社科类课题选题,将产业研究主动权握在手中。



研究基地负责人、经管学院院长李海萍教授发言

新材料与化工学院温振国教授带领生物医药团队,围绕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痛点展开分享。他提到,团队在药食同源产品研发、中药现代化、AI医药研发等领域已有扎实积累,期待与经管教师搭建跨学科科研对接机制,通过实地调研北京药企、产业园区等主体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助力北京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民生健康需求精准契合。团队骨干乔娟、居瑞军等教授分享了天然产物提取、智能药物递送技术、多种慢性病快速检测方法等方向科研成果,指出当前存在“中药成本计量模糊”“高端辅料依赖进口”等突出难题,同时提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对血糖、血压、血脂、心率变异率等指标的居家监测需求显著提升,但现有可穿戴设备存在指标覆盖范围窄、数据信息难以共享等短板,提出中医药标准化与药食同源产品创新、高端辅料国产替代路径、快速检测规范发展等调研方向。



新材料与化工学院温振国教授发言

 



生物制药系生物医药科研团队人员发言讨论

经管学院张小红、倪静等教授科研团队,立足自身专业领域优势,从多维度提出调研思路:在数据治理层面,结合大数据管理、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等方向,建议将健康数据资产授权运营与安全治理纳入调研范畴,为数据合规利用及价值最大化提供理论支撑;在市场推广层面,依托新媒体电商视角,探索数字化营销、需求洞察等实施路径,助力健康产品精准触达目标客群;在技术创新层面,围绕网络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提出 AI 伦理规范、专利布局优化等具体建议。双方一致强调,从细分领域 “小切口” 破题,精准解产业难题,为北京大健康产业政策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经管学院科研团队人员发言讨论

会议明确调研团队以双方结对子方式,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协同开展专项调研工作,团队将按“调研设计—企业走访—报告撰写—课题申报”四步有序推进。后续依托调研成果,主动向北京市相关主管部门建言献策,并为申报北京市级科研项目、医药学会科研课题及大健康产业专项研究项目夯实基础,助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科技处副处长王国洪教授讲话

科技处副处长王国洪教授对此次跨院合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这次研讨 “精准对接了技术研发痛点与政策服务优势”—— 经管学院的政策研究、数据分析能力,与生物医药团队的技术支撑、产业资源优势形成 “理论 + 实践” 的强大合力。他建议后续加强与北京市相关部门、在京药企及医院的联动,确保调研成果既具学术价值,更能为企业解难题、为政策提参考。

此次研讨会不仅明确了调研方向与合作模式,更搭建了跨学科协作平台。未来,北京现代产业新区发展研究基地将持续推动双方深度合作,力争形成一批可落地、可推广的研究成果,为北京 “大健康” 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撰稿:查萍   审核:李海萍   签发:李峰)

    
 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2023-2028  邮编:102600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