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工会

温馨提醒:

今天是:

关于2015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的公示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5-03-09  点击次数:

 

育工

北京石油化工院委员会文件

校工发〔20154

关于2015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推荐人选的公示

 

在征求教代会各代表组意见基础上,经教代会主席团讨论,并征得党委同意,拟推荐机械工程学院陈家庆同志为2015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现予以公示。如有异议,可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的形式向学校工会办公室反映。

公 示 期:201539-315

联系电话:81292081

联 系 人:曹正凤

电子邮箱:gonghui@bipt.edu.cn

来访地址:综合教学楼(17号楼)四层工会办公室

 

附件:机械工程学院陈家庆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中国教育工会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委员会

                            201539日         

 

 


附件:

机械工程学院陈家庆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人物档案 陈家庆,1970年06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校党委委员。他带领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并入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荣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先后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等,并获得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高校2010-2012年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他,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努力……

他,在领导团队中甘于奉献,凝心聚智……

他,积极投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改革发展,身体力行做教育创新的先锋模范……

“为人师表,严格要求”:三尺讲台成为自己深爱的舞台

陈家庆教授始终以高标准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自己,坚持工作在教学一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几年来,他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了多门课程,这些课程即使已讲授多轮,仍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制作好每一张PPT、精细到每一点素材;坚持将学科前沿知识融进课堂、编进教材、带进实验室,注重对学生工程观念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每年还承担多名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在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和研究生学位论文、为学生撰写出国留学推荐信等环节中,他规范细致,努力督促学生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他先后指导本科生发表科技论文或申请专利10余人次,所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大多在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企业工作。他自身节俭,但多次为学生慷慨解囊,一掷千金”:先后为环07-1班全体同学购买《Spark星火英语》辅导参考书,承担该班去黄花城参观学习的车费,为环09-1班遭遇车祸的李宝琴同学捐款1500元,为储12-1班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每位同学分别奖励金斯顿优盘1个,等等。

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质量特色教材的建设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教育部、北京市及校级教改课题十余项,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教育教改研究论文近二十篇。编著的《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等三篇教材入选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或立项重点项目;《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并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荣获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优秀教材一等奖;《油气回收与排放控制技术》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奖(教材奖)二等奖。

“兼顾共性,突出特色”:本科专业建设独辟蹊径成绩斐然

陈家庆教授全程参与了学校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申办筹备和建设发展工作,迄今一直担任该专业的责任教授和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负责人。在专业办学定位上,他提出“兼顾常规环境工程专业共性培养,突出环保设备特色”;在实验室建设规划过程中,他坚持大平台、资源共享的原则,突出综合性、创新性非标实验装置的建设。

得益于他独辟蹊径的规划布局,该专业十余年间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不仅专业实验室软硬件条件达到了国内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而且先后入选北京市级品牌建设专业、北京市级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他负责的“环境治理与调控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环境工程实验中心为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环境污染控制新技术研究入选北京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突出环保设备特色的专业办学理念得到了很多高校的认可和赞许,对一般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在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发展倾注大量心血和汗水的过程中,他发自内心地对该专业产生了一种“视如己出”的呵护感。20037月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他到法国石油研究院(IFP)进行为期15个月的学术访问,但他为亲历该专业首届学生的顺利毕业、亲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直到200511月初才匆匆启程。出国期间,他一直与国内保持密切联系,继续关注和指导该专业的建设发展工作。

“刻苦钻研,注重应用”:科技研发固化为个人的爱好习惯

陈家庆教授始终坚信“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在科研和学术方面有所建树”,因此他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八小时。由于他发自内心地喜欢查阅科技文献,享受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乐趣,故有时研究虽遭挫折但从不气馁。正是凭着对科技研发工作始终如一的热爱和坚守,使他成为学校名副其实的学术领军人物。

他先后从事过应用摩擦学、计算机辅助工程、环保设备设计、新型材料连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是油水分离、油气回收等研究已经在国内取得了较高知名度。他先后主持或参与承担科研课题4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8项。迄今以第一、第二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被EISCI等检索收录30多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项。他参与完成的“海洋油气管道维修水下干式高压焊接技术”分别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持完成的“油田采出水旋流气浮一体化除油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次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等邀请参加有关油气回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情况、在线监控等方面的论证工作。

近些年来,他尤其注重应用性研究,大部分课题都直接针对行业生产实际问题来申报立项和开展工作。例如,自主研制开发的旋流气浮一体化处理工程样机,在秦皇岛32-6油田、南海流花11-1油田、锦州25-1油田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并已初步形成了系列化产品;还在国内外首次将该技术向炼油行业的电脱盐污水处理和炼化污水处理等场合推广,以实现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的高效化、装置化和密闭化。他在国内率先系统介绍车载加油油气回收(ORVR)技术并围绕其机理与特性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有助于该技术早日被纳入国V标准,推动京津冀地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以及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群策群力,刚柔相济”:行政管理中规范完善与创新并举

“智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是陈家庆教授的座右铭,他始终以此激励自己身先士卒。不管身居哪个岗位,都做到了言行如一、兢兢业业、率先垂范,精心谋划所在组织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充分展示了一个领导者应有的魅力和担当。

2009年担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后,他努力营造“人尽其才、人乐其职、人倾其力”的工作氛围,以公平公正、豁达宽容的心态谋求教学科研工作的和谐有序,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在充分考虑师资队伍现状的前提下,他积极贯彻“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工资分配原则,在校内率先尝试“教学示范、教学科研并重、偏重科研、偏重实验”等不同类型的教师岗位聘任管理模式。

他始终注意发扬民主,凝心聚智,无论是学院的事业发展规划、岗位聘任管理、学科研究方向与项目申报指南的制定,还是学院网站和宣传画册改版、工作环境氛围营造、学术研究团队组建和相关资质认证申请等,他都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对于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自觉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对于集体决策通过的规章制度,则坚持贯彻落实。

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在他的直接领导和感染带动下,机械工程学院形成了“风清气正、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参照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分析报告,机械工程学科的“科学研究水平”得分能够位居第10段、46-50名。

“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为学校发展任劳任怨勇挑重担

长期以来,陈家庆教授担任校、院两级教代会代表、校学术委员会成员、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近几年又担任了校工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他心系发展、情系学校,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学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任劳任怨、勇挑重担。

先后多次受邀在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座谈会、毕业生党员座谈会和处级后备干部培训班上发言,分享自己入职以来在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经验教训和心路历程,鼓励更多的年轻教师和毕业生积极进取、锐意创新。近年来,他不仅花费很多时间指点、协助年轻同事探寻可行的科研方向和切入点,而且在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级别科研项目的过程中,细致深入地审阅修改申请书达40多人次。作为青工委主任,他精心组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研讨会,与全校的年轻教师一起分享经验、交流心得。

2013年以来,他积极参与学校成立能源装备技术研究院和申报能源工程智能装备中关村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相关论证工作,并执笔撰写研究方向和研究规划。在学校申报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培育计划)的过程中,他直抒己见,力主将服务石油石化和天然气行业服务首都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以扎实增强学校自身服务引领首都清洁高效低碳现代能源体系的能力和水平。最终由他牵头执笔组织撰写整个申报书的技术方案部分,相应建设方案得到了市教委相关领导的肯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他先后荣获了一系列荣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机械工程学院自2009年以来连续六年获得学校年度考核优秀,他个人在历年的年度考核中也始终为优秀,且优秀率在全体处级干部中一直名列前茅。

◆ ◆ ◆ ◆ ◆ ◆

陈家庆教授认为,做到“德艺双馨教书育人,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虽然平凡,但并不意味着平庸和平淡;荣誉的取得归因于领导的关心抬爱、得益于同事的支持配合,是对其给予的一次次心灵鞭策、是为其确立的一个个崭新起点!

 

 

 

版权所有: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19号 邮编:10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