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评选2022年首都劳动奖章候选人和首都工人先锋号候选单位推荐结果的公示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24 点击次数:
关于评选2022年首都劳动奖章候选人
和工人先锋号候选单位推荐结果的公示
各二级工会、各位会员:
根据北京市教育工会《关于开展2022年首都劳动奖状、奖章、工人先锋号评选表彰工作的预通知》工作要求,经过各二级工会会同单位党组织推荐,学校工会委员会评议,经教代会主席团讨论决定,拟推荐安全工程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教授(院长)高建村同志为2022年首都劳动奖章候选人,拟推荐机械工程学院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工程应用研究所为2022年首都工人先锋号候选单位,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22年2月24日- 3月2日
听取意见电话:81292017、81292081
电子邮箱:jwb@bipt.edu.cn、wanghongmei@bipt.edu.cn
附件:
1. 2022年首都劳动奖章候选人--高建村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2. 2022年首都工人先锋号候选单位--机械工程学院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工程应用研究所先进事迹简介
工会办公室
2022年2月24日
附件1
2022年首都劳动奖章候选人事迹简介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高建村
高建村同志为我校安全工程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教授(院长),他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科研、安全应急科技服务领域无私奉献,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成绩卓著,取得突出成绩。
1.服务首都专业人才需求,做首都安全教育培训的开拓者
高建村教授作为高端人才引进到学校以来,立足服务北京,充分发挥石油石化院校传统学科优势,带领教师从为首都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开始,积极为原北京市安监局、原大兴区安监局和各类化工企业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专家咨询、安全教育培训等技术服务。2012年顺应政府和社会需求组织申办安全工程专业,并确立以“化学品安全技术”为鲜明特色,2013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在高建村教授的带领下,安全工程专业成为学校转型发展的“试验田”,受到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得到学校的重点扶持,专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年成立安全工程学院,创建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质的“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安工院”)并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获批中关村开放实验室,2018年取得安全工程领域专硕授予权,2019年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2.服务高水平人才成长,做青年教师青年学生的引路者
高建村教授积极培养青年教师成长。在学院制定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坚持指导青年教师,共指导了8名青年教师,其中,2人已晋升副高职称;以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言传身教,并从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安全工程系青年教师从备课、教案编写、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帮助;为青年教师创造赴应急管理、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的机会;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并在全院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学院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丰硕成果。高建村院长积极为专业教师搭建“科学研究-科技服务-政府挂职-企业实践”四轮驱动的多元化、全链条培养渠道。在他的带领下,安全工程学院形成一支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梯队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0名,博士学位占比90%,北京市安全应急领域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和国家、北京市应急管理专家占比70%。
高建村教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一生崇高的事业追究,立足三尺讲台、潜心育人,他用崇高的师德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们健康成长。他带过的本科毕业生在工作后还会经常与他探讨专业问题及生活工作感悟,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连续三年荣获“北京市应急管理领域优秀研究生”,并多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有2名硕士研究生考取知名大学博士研究生。由于表现突出,高建村教授2016年获得学校教学名师,2018年、2020年均以最高票数当选全全校最受欢迎的“十佳教师”。
3.服务政府和企业,是服务首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奉献者
科学研究方面,高建村教授始终坚持将安全科学问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积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为北京市安全生产解决一批重点、难点科学问题,显著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先后主持原国家安监总局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项目、完成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项目;为确保国庆70周年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作为专家组长承担大兴区危险化品重点企业“体检式”安全筛查工作,作为专家组副组长参与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烟花表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主持起草四项危化品安全生产北京地方标准,参与“北京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立法调研和起草;为筹建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申办安全工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成北京市属唯一化学品危险性检测实验室做出重要贡献。近年来,高建村同志还积极协调所在单位与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及燕山石化公司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四方党支部共建”活动,通过“政、产、学、研”相结合,围绕北京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积极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发现并解决安全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所在支部光荣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附件2
2022年首都工人先锋号候选单位先进事迹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工程应用研究所
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工程应用研究所始终坚持“聚焦前沿,软硬兼顾”的发展理念,面向能源领域碳中和需求开展科研攻关,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近20项,先后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7项省部级奖,研究成果创造经济价值数十亿元。
在前沿研究方面,面向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牵头成立了北京市属高校首个氢能源领域研究中心,围绕氢能“制-储-运-用-安全”全产业链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基础研究、核心装备及系统集成等研发工作。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联合申报并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十四五”重点专项立项项目“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组建了由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等1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氢能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以及来自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的知名专家组成的氢能学术委员会,为氢能研究中心发展献计献策;联合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7家入驻企业申请了大兴区氢能协同创新平中心,并与2022科技冬奥保供单位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氢能联合创新研究院。开设了全国首个以氢能为特色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深度对接大兴区经信局和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软件开发方面,液体管道仿真软件作为液体管道方案设计、运行管理和调度指挥的重要工具,可为降低管道运行风险和提高管输效益提供着重要的技术支持。但是我国液体管道仿真长期依赖于国外商业软件,采购价格高昂,升级维护成本高,存在潜在使用风险,并且还无法满足我国易凝高黏原油复杂输送工艺的仿真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在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研究所承担起了液体管道仿真软件国产化研究项目,负责软件架构设计、仿真核心算法研究、软件前后端开发等整个液体管道仿真软件的研发。为了支持液体管道多种仿真业务可相互任意混搭,提出了基于多物理场去耦思想的通用仿真算法框架,成功实现了加热输送、混合输送、批次输送、间歇输送、正反输送和冷热油交替输送等多种输送过程的混合仿真,满足投产、水击、批次跟踪、停输再启动和PID控制等多种场景的仿真需求。为了改善软件用户使用体验,发展了融合自适应仿真、分治仿真和并行仿真具有云计算特性的高效仿真技术,满足高效离线仿真和实时在线仿真的仿真需求,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了基于管道仿真的运行方案智能决策模块,同时支持离线优化和在线优化,为液体管道输送方案的设计和优化调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目前该液体管道仿真软件已经在东临复线、日仪线、仪长双线和魏荆线等多条实际管线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可有效代替国外商业软件,打破了国外商业软件在我国管道仿真领域的垄断。
在硬件研制方面,极低温区(< 24.5561K)“基准级-标准级-应用级”温度量值传递体系为前沿科学研究、大科学装置运行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撑。但是我国未建立该温区基准级热力学温度测量装置,导致我国的标准级温度计需定期送至发到国家标定,溯源过程受制于人。为了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研究所作为重要参与单位,申请并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名称为:极低温区国际基准级温度测量研究。我校负责该项目中的三个核心技术之一,即“极低温区高稳定压力控制技术”的研发。为了实现高稳定压力控制,提出了直接耦合活塞压力计的控压思路,发展了微流补偿活塞悬浮控压策略,开发了抑制外界环境噪声的恒温系统,研制了极低温区高稳定压力控制装置,在极低温区30-90kPa压力区间控压稳定性优于0.16ppm,比国际最好水平提高了6倍,形成了极低温区高稳定压力控制核心技术。上述研究有力的支撑了我国首台极低温区基准级热力学温度测量装置的成功研制(测温不确定度优于0.17mK,优于国际最好水平),破解了我国在5-24.5561K区间温度溯源受制于人的局面。相关研究以“新闻”的形式在《科学通报》上进行了报道,所开发的控压系统作为极低温区基准级热力学温度测量装置的核心部分,入选了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重点展项,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