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内外资讯 >> 活动新闻
  

人工智能研究院与九辰智能携手开发新一代眼底成像设备

近日,人工智能研究院与九辰智能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新一代眼底成像设备。

新一代眼底成像设备,具备真彩、高清、超广角三大特点,实现了真正的所见即所得,捕捉90%以上的眼底范围,能够更早期、更敏锐发现后极部和周边部视网膜病变。设备呈现眼底的真实色彩,帮助临床医生查看、对比、评估、追踪随访病变的细微改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等眼病,甚至肿瘤并发症的诊断都非常有价值。

新一代眼底成像设备,结束了“通过散瞳才能做眼底检查”的历史,即以后眼底检查不再用散瞳检查即可进行超广角的眼底照相。目前只有少数国外设备厂商具有成熟的成套设备。研究院与业界伙伴合作,共同开发新型智能眼科设备,对于提高国产眼科设备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10905163081527834107073.png

 

 

九辰智能:

九辰智能聚焦于眼健康领域智能眼科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是一家新型的创新型公司。公司致力于提供智能眼科设备和定制化服务,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影像算法等前沿技术,提供近视防控、远程医疗、眼病筛查等眼健康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人工智能研究院以海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先进的科研平台为基础,发展目标是按照《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面向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计算机视觉、认知计算、智能机器人等核心关键技术以及智能医疗、智能装备等领域应用为主攻方向,以增强原创能力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和理论、方法、工具、系统变革,促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增进人工智能与社会生活生产深度融合,助力北京成为国际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源头。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共享人工智能、大数据、高性能计算资源平台,深化信息共享与学术交流合作,共同建设人工智能优势学科,培养人工智能方向的优秀研究生。与韩国亚洲大学签署科研与教育合作协议,成立“中韩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开展新一代技术研究,共同进行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博士培养。

20210905163081530466400964.jpg

杨强,博士,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国家公派访问博士生,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贝克曼激光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生物组织深层成像技术和显微成像技术,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波前整形、结构光显微、光声成像技术等。作为课题主要成员参与了多项市级和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美国国立卫生院的项目2项。在国内一级/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近20篇学术论文,其中SCI/EI收录15篇,在光学成像领域申请专利1项。

20210905163081537510805010.png

卢思超,博士,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系统工程专业博士,曾任中交信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为物流系统工程和计算智能,作为课题主要成员参与了多项市级和部级科研项目,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多篇SCI/EI检索的论文。

 

20210905163081544302805484.jpg

郭前进,博士,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械电子专业博士,曾任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波士顿大学访问研究员。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超快光谱成像、人工智能、医学成像等,包括超快光谱及光学成像、模式识别、高精密测控仪器、飞秒激光、非线性光学、物理化学、自动化控制等。

负责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63项目、科学院大型仪器装备研制项目、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省基金项目等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参与上述类型项目9项。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SCI收录50余篇,EI收录20余篇,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4项,参与完成国家标准制定一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6名,作为评审专家为IEEE、J.Phy.Chm、Phy.Chm等国际期刊和会议评审论文100余篇。曾获得中科院院长奖、青年科学奖、澳大利亚BHBP奖、知识创新冠名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在国家自然基金及科学院仪器等项目支持下,相继成功发展了多种大型协同创新交叉研究仪器装备:光学医疗成像仪器、分子材料与器件功能测试与应用平台、多种新型飞秒激光超快光谱及成像仪器、飞秒宽带相干拉曼(CRS)成像、飞秒宽带瞬态吸收成像、飞秒宽带Pump-Probe超快光谱、飞秒宽带受激拉曼光谱、飞秒宽带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fsCARS),飞秒宽带Pump-Push/Dump-Probe光谱、飞秒宽带Kerr光谱、飞秒荧光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并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尺度、超快时间分辨的光谱仪器平台,开展了生物医学成像、生物大分子、Cell,DNA等复杂凝聚相体系的结构与动力学的应用研究。

在波士顿大学光子学中心访问研究,主要负责光学医疗成像方法与仪器,包括新型宽带相干拉曼(CRS)生物成像及宽带瞬态吸收(TA)成像仪器的研发工作,同时结合深度学习等智能方法,并和哈佛医学院等合作开展了多项应用研究,主要用来分析肿瘤检测与靶向治疗、细胞与药品的结构关联及相互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