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母校要闻» 学校新版专业培养方案行将出台

学校新版专业培养方案行将出台

来源:   发布日期:2005-05-08  

学校2005年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即将出台,对照原培养方案,此新方案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对适用新方案的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对新版培养方案有更深入的了解,记者采访了学校教务处韩占生处长。韩处长首先强调,此次培养方案是在综合各方面因素后适时推出的。

其一,是为了适应国家和北京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需要。旧的培养方案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经过优化设计的新版培养方案的出台,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需求,也是一项切实有效的战略举措。

其二,这是大胆借鉴国内外大学先进的教改成果和管理模式,吸纳近年来我校教改所取得成果的必然之举。学校在近年来承担的三项教育部21世纪初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世行贷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再加上试点专业的成功试用等一系列经验需要加以固化,新版培养方案就是恰好有效地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

其三,是为了更好地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过渡。由于持续几年的高校扩招等原因,北京地区大学生毛入学率已超过50%,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如何有效保证教育质量已成为学校教改的重中之重。新版培养方案按照“加强基础、淡化专业、面向应用、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方针,注重塑造“追求创新,体现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新版培养方案在内容上也较原培养方案有明显不同。据韩处长介绍,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建立了一个可操作性的框架,系统、高效地组合了一系列课程模块。基于“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原则,学校尽可能地将理工、经管、英语三大专业类的课程(尤其是公共基础课)设置打通,实现“只有必修学分,没有必修课”的目标。也就是说,像经管学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学习理工类同类课程,只要拿到新方案中所要求的这门课程的学分即可。其次,新方案比较明确地要求只有获得主修专业课程(由主干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组成)的学分才可以称作是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从而体现出“专业即课程组合”的理念。再次,新方案把普通教育分为人文社科基础课程和自然科学技术基础课程两大部分,这些基础课将占总学分的50%以上,充分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目标。此外,实践教学的加强,英语与计算机教学等一系列课程的整合与设置无不体现着2005版培养方案的特色。

据介绍,新培养方案仅从2005级开始实行,其它年级仍按照原有培养方案进行,但会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

此次新版培养方案出台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学校以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框架鼓励文理交叉,理工渗透,工管结合,以构建相近专业的教学大平台,从而有效地统筹和共享教学资源。韩处长最后表示,希望同学们抓住机会,积极开展研究型学习,发现、发展各自的志趣和特长,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为将来的更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