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新材料与化工学院简介


新材料与化工学院由原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而来。其中,原化学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86年1月成立的化工系。2000年1月,学校调整院、系(部)、教研室行政建制,成立材料与化工学院。2006年6月,学校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在材料与化工学院的基础上,分别成立化学工程学院和学校直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2年11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面对新时期学校事业整体发展需要以及化工、材料学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发展的需要,2021年6月,学校党委将原化学工程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成立新材料与化工学院。

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材料工程系、制药工程系等3个系设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仪器分析教学实验中心等2个基础教学中心。有2个国家级专家团队3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重点研发机构等目前在校本科生1480人,研究生310人。

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等2个类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材料学、化学工艺等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单位支撑学科。设置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药物分析等6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1978年建校之初设立的两个专业之一,与学校同生共长。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并均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专业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瞄准首都四个功能定位和高精尖产业,不断优化专业布局,2023年新增药物分析专业,同时我校成为首都唯一一所设置药物分析专业的院校。

学院目前拥有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制药工程专业教育部虚拟教研室等国家级平台,恩泽生物质精细化工、特种弹性体复合材料以及燃料清洁化及高效催化减排技术三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4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校级重点科研平台,1个校级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实验室面积12000多平米,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近五年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纵向课题以及企业横向科研课题300多项。2023年竞争性科研经费到款近3000万元,新增500万以上项目4项,首次获批省部级“揭榜挂帅”500万项目;单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突破200万元。近年来,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0余项。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20人,专任教师108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49人(含4名高级实验师),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4.3%,有硕士生导师69人(含博士生导师6人)。国家级特聘教授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2人,北京市“长城学者”2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端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各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20余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均入选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2023年,制药工程系党支部荣获北京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深化“三全育人”,落实“五育并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秉承“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育人理念,以“医药化工”学科特色,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突出工程实践特色,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不断进行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探索改革。近年来,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简称URT)等课外科技活动。近五年,获批市级以上URT项目项目280余项。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化工设计竞赛、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北京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等一系列学科竞赛,学生参赛比例达到50%以上,市级以上获奖比例达到15%左右。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马来西亚等多所大学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先后选派了多名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选派多名本科生到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开展“2+2”双学位培养。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发展,学院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学校党委赋予学院的新使命,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全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使其成为学校博士授权学科的突破口、人才培养的示范区、科研成果的富集地、产教融合的试验区,为学校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