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新闻动态

张珩教授作客教育部虚拟教研室 共探卓越工程师培养新路径

教学研究筑基,教研相长未来

张珩教授虚拟教研室传道 共探卓越工程师培养新路径


2025412日晚,我校牵头的教育部制药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举办线上学术报告会,武汉工程大学张珩教授作题为《开展有质量的教学研究是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的重要保证》的主旨报告。报告会由我校教务处处长王腾主持,全国150余名高校教师云端参会,共议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方向。



教学研究筑基:从课程迭代到教材革新

深耕工程教育三十余年的张珩教授开宗明义,强调卓越工程师培养需以高质量教学研究为根基。他系统梳理课程体系二十年演进脉络:从工程能力培养(2005)、卓越工程师培育(2013)到创新能力塑造(2023),揭示教研须紧扣时代需求迭代升级。针对工程教育痛点,他提出一流课程与教材是激活创新潜力的关键载体,其团队依托国家精品课程《制药工程工艺设计》,构建理论-虚拟仿真-工厂实践三维教学模式,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印证用数据说话、让社会认可的教研逻辑。

面对工科教材滞后工业发展的现状,张教授直言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其团队编写的35部教材突破职称评价桎梏,聚焦行业前沿重构知识体系,主编教材《制药工程工艺设计》融入智能制药、绿色工艺等新业态,被全国50余所高校采用,助力学生在医药设计大赛中屡创佳绩。实践教学环节,他分享了在南京化工厂开展实习教学的案例:通过解析氯化氢气回收工艺,引导学生用三传一反理论优化稀盐酸提纯流程,践行实习即科研预演理念,团队开发的药物结晶虚拟仿真系统更惠及30余所高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教研相长:跨界融合与青年教师成长

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如何平衡的困惑,张教授以自身经历作答:早年他将化工原理与药物合成案例融合,创立反应工程思维训练法,相关成果获国家级教改项目支持。教学是科研的源泉,科研反哺教学高度,他建议青年教师以问题为导向,从课堂挖掘课题,用科研成果重塑教学范式。对于理科教师融入工科教学的挑战,他提出跨界不越界:药学教师可聚焦制药过程质量控制,化学教师可探索催化剂效能优化,差异恰是交叉学科的创新突破口。

互动环节,张教授提炼教学成果奖申报十二字诀”——“真问题、新方法、硬数据、广辐射,强调须立足教学痛点持续深耕。谈及学生工程思维培养,他建议将FDA认证、GMP规范融入课堂,通过项目式学习模拟药企真实场景。报告中教师应做工程师的工程师”“简化工程图即生产力等金句引发强烈共鸣。这场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既为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实践范本,更彰显虚拟教研室共建共享、协同创新的初心。

 

(供稿:制药工程系孙坤来,审核:张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