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招生招聘 本科招生

本科招生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开设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13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7年荣获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高水平创新团队,2018年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点。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已经成为一个研究方向稳定、科研成果丰富、队伍阵容较强的重点优势学科。

本专业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位和学缘结构合理、人员数量相对稳定、教研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45岁以下教师占比7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9%。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青年骨干等各类省部级人才。

近五年,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高水平国家级课题1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11项,企业横向课题近50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

拥有“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工程应用研究所校级重点研究所”、“能源工程先进连接技术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深水油气管线关键技术与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并建有首都清洁能源(油气)供应和使用安全保障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关村能源工程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和学科平台

 

培养目标及特色

本专业围绕国家 “双碳”发展战略对高水平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在新能源、热能动力、制冷低温、暖通空调、节能环保、余热利用等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计、产品研发、技术培训、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导向,秉承“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育人理念,积极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培计划等创新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工程设计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形成了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特色。

毕业去向

1. 就业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就业质量较高。近十年来,能动专业每年毕业生签约率均高于95%。本专业学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能源动力、暖通空调、电力、石化等领域的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和上市公司等

2. 典型性就业单位

典型就业单位如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都机场、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海航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3. 升学深造情况

国外深造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东北大学海军工程大学中国航天科工研究院苏州大学等等

国外留学:香港科技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澳洲国立大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等等

主修课程

本专业以产出为导向,以培养能源动力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紧密围绕“热能动力”和“暖通空调”两个特色方向,以“夯实基础、重视实践、强化能力”为原则规划各教学环节,建立了“通识、基础、专业”知识传授与“分析、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主修专业课有: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制冷原理及设备、空调原理与设计、供热工程、流体机械技术及应用、热力发电厂及设备、工业节能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等。

教育教学

1. 实践教学

为保障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专业提出“一个培养对象”、“两方培养导师”、“三类实践平台”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学机制,组建“学校导师+企业导师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打造“教学实践+科研训练+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能力训练平台;以专业实验、工程训练、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培计划及企业工程等为载体,构建了“三阶段四层次”一体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基地

本专业在校内拥有传热学实验室、工程热力学实验室、工程流体力学实验室、热能测试技术实验室、暖通空调专业实验室等一批特色专业实验室,建设有换热器性能测试实验台、中央空调性能实验台、热泵实验台以及城市集中供热仿真平台等实验装置,拥有高性能计算集群以及ANSYS等正版商业软件,实验室总面积2000余平米,配备有大批高端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软硬件设施居北京市同等高校前列。

同时,校外拥有大金空调技术教学展示中心、比泽尔压缩机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北京天海气体储运装备生产实习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上佳蓝基制冷空调换热器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集中供暖系统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集中供暖系统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石化装备制造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华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石油管道学院实习基地10余家实习基地,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保障。

3.双创教育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性学科专业竞赛,包括中国制冷大赛、中国节能减排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机械创新大赛等,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并检验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与兄弟院校进行同台竞技的能力。近3年各类全国性学科竞赛获奖220余人次。学生在全国制冷大赛上与清华等知名院校学生同场竞技,多个项目获一等奖。

 

此外,还积极鼓励优秀学生参与中科院合作导师以及本校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科研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本科生参与创新课题研究,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10余篇,包括在能源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 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约20项。

 

4.实验中心

本专业拥有能源工程先进连接技术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深水油气管线关键技术与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 共建首都清洁能源(油气)供应和使用安全保障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关村能源工程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是依托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点,下设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工程应用研究所,特种透平机研究所、区域能源与热设备研究所,为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5.国际交流

每年选派思想素质好、学习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同学到美国加州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国际知名高校进行短期交流访问,为申请国外名校深造、了解前沿科技动态、培养全面素质等方面都起到明显帮助,对学生未来在科技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6.杰出校友

C{6(D]W413_SN8IFF%3~G)X

2006届毕业生王慧至任教于世界名校帝国理工大学(世界排名第7

                                                                                                                                   2017届毕业生越云现工作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我国顶级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