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师资队伍 教师个人简介

教师个人简介

张伟

证件照-张伟.jpg

姓名:张伟

所属部门:能源工程系

    箱:vzhang@bipt.edu.cn

一、个人简介:

张伟,男,汉族,教授,山东泰安人。2008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荷兰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化学与化工系博士后研究员;先后任职于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20197月调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长期从事能源高效清洁利用与新能源开发、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冷却技术、电池热管理、超临界流体传热以及工业过程节能与余热余压利用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50余篇,论文被引用近8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承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项目、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可再生能源多元综合利用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以上项目12项,承担中国石油集团、航天科工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大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委托研发项目18项,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会议陈学俊优秀青年论文奖,担任Solar Ener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Lab on a Chip RSC Advances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Physics of Fluids、太阳能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化工学报、化工进展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议专家,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中油工程、国家电网、中科院力学所、工程热物理所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项目会评专家,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会员,中国测试计量学会多相流分会青年委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

[1]   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效温控与电池热管理技术;

[2]   太阳能、地热能、储能、氢能等综合能源利用技术;

[3]   绿电、绿热与余热、余压、余冷高效利用技术;;

[4]   单相及相变式液冷技术与集成装备;

[5]   相变换热强化与高效紧凑换热器;

二、    科研项目

[1]   2025,企业委托课题:氢能及天然气前沿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2]   2024,企业委托课题:铁塔通信基站相变控温标准化产品开发,项目负责人;

[3]   2024,中国政府/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推广项目:可再生能源多元综合利用模式和发展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4]   202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研究项目:“UNDP粤港澳大湾区氢能经济职业学院示范项目中国氢能职业学院(氢能)课程设计和教材开发研究, 项目负责人;

[5]   2024,企业委托课题:中低温地热热电联产系统优化与软件开发,项目负责人;

[6]   2024,企业委托课题:绿电微网电能路由器水冷装置委托研究,项目负责人;

[7]   202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高通量聚光多场耦合协同强化太阳能热化学储能理论,项目负责人;

[8]   2022,企业委托课题:绿色数据中心低碳节能技术,项目负责人;

[9]   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种子气泡与梯度结构协同的微射流相变换热调控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

[10] 2021,微通道/微射流耦合型相变冷却调控原理及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11] 2021,企业委托课题:微流控智能检测装备技术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

[12] 2020,中科院委托研发课题: 面向靶材冷却的高效石墨冷却器研制,项目负责人;

[13] 2019,航天科工委托研发课题:军用高热流两相主动控制散热系统,项目负责人;

[14] 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非均匀润湿性微纳复合结构强化沸腾换热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

[15] 2010,国家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超临界压力CO2在螺旋内对流换热机理研究。

三、代表性学术论文

[1]    Zeyu Xu, Wei Zhang, Qianqian Zhang, Xiangrui Zhai, Xufei Yang, Yajun Deng, Xi W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Flow Boiling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Top-Connected Microchannels with a Ni/Ag Micro/Nano Composite Structure,Energies,2025, 18(7), 1756.

[2]    曲玖哲,杨鹏,杨绪飞,张伟,宇波,孙东亮,王晓东,硅基微柱簇阵列微通道流动沸腾实验研究,化工学报,2024, 75(8): 2840-2851.

[3]    张超,杨鹏,刘广林,赵伟,杨绪飞,张伟,宇波,表面微结构对阵列微射流沸腾换热的影响,化工进展,202342(8)4193-4203.

[4]   Zhang W, Chai Y Z, Xu J L, Liu G., & Sun Y Z. 3D heterogeneous wetting microchannel surfaces for boiling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8,457, 891-901.

[5]   Zhang W, Wang S X, Li C D, & Xu J L, Mixed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of CO2 at supercritical pressures flowing upward through a vertical helically coiled tube.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5, 88, 61-70.

四、奖励荣誉

[1]   2013,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微纳尺度多相流动与传热传质的基础研究”

[2]   2008,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

[3]   2007,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会议“陈学俊优秀青年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