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领域专业方向
发布日期:2015-03-18
研究方向一:水下连接工艺与设备
-
学术组织:能源工程先进连接技术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学术团队:“水下焊接高端装备与工艺技术研究”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团队,“海洋深水立管重要构件设计与智能管道研究”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
科研项目:近年来承担863计划课题“基于摩擦叠焊的水下结构物维修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深水钢结构裂纹修复关键技术”、“水下干式高压焊接”、国防科工委重大项目“核电厂检修用水下焊接技术”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下钢结构修复用摩擦叠焊的连接机理特性研究”、“水下高压干式GMAW电弧及熔滴过渡行为特征和机理研究”等国家级课题近20项,省部级课题5项。
-
特色研究:水下干式高压电弧熔焊技术与配套装备、水下摩擦叠焊技术与配套装备、核反应堆内构件在役维修技术与配套装备、泥水盾构机刀盘成套修复技术。
-
研究成果: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收录2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多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发明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研究方向二:焊接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
-
学术组织:光机电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学术团队:“特种机器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
-
科研项目: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球罐全位置焊接机器人”、“深水海管铺设焊接工艺及设备国产化技术研究”、“基于自学习功能的管道全位置焊接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厂重大横向项目“核电汽轮机导流环自动堆焊成套设备研究与开发”、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重大横向项目“百万核电低压末三级环式隔板外环堆焊机器人成套设备”、“波纹管三维自动焊接装置研发”等课题20余项。
-
特色研究:管道全位置双炬自动焊接机器人技术、核电装备智能化堆焊技术、建筑钢结构自动焊接技术、球罐无导轨智能焊接技术。
-
研究成果: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收录2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多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2011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焊接机器人与百度、奇虎等一批高新技术公司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共同入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

研究方向三: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
-
学术组织: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所,过程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技术校级重点实验室。
-
学术团队:“环境治理与调控技术”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环境污染控制新技术研究”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节能减排技术与设备”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
科研项目:近年来承担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课题等30余项,现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项目、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等科研课题20余项。
-
特色研究:油气集输工程领域的油井产出物内联紧凑分离、高效节能原油脱水(盐)、含油污水高效除油净化处理,油品天然气储存消费环节的排放污染控制与净化处理(脱水/脱硫/除尘)、油罐机械化清洗技术,市政工程领域的污泥脱水和水质净化分离技术与设备,多相流体的通用数值模拟算法。
-
研究成果: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收录近50篇,获国家授权专利十余项。在“以产品研发为目标导向、机理与特性研究为基础支撑”的发展思路指引下,所研制开发的旋流气浮一体化污水除油设备、轴向涡流分离器、微细气泡发生器先后在中石化中原油田、中海油秦皇岛QHD32-6油田/流花LH11-1油田/锦州JZ25-1油田、中石化沧州分公司等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目前处于工业化放大和推广应用阶段。

研究方向四:过程流体装备设计与可靠性技术
-
学术组织:化工设备设计研究所,过程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技术校级重点实验室。
-
学术团队:“节能减排技术与设备”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
科研项目:近年来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换热器在线除垢机理研究与特性分析”、“超高压压缩机管道耦合振动机理及可靠性控制技术研究”、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课题“乙烯装置GB-551压缩机管线振动情况分析”、“超高压压缩机机体及管线系统振动的研究与治理”、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课题“乙烯笫一/二增压机管线减振技术开发及其实施”、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课题“风机气动性能计算软件及优化模型开发”、“三机组轴系转子动力学数值方案开发”等30多项。
-
特色研究:特种叶轮机械数字化设计、高压管线振动分析与治理、高压排空噪声治理、管道腐蚀与防护、换热器在线化学清洗、流化床强化传热技术。
-
研究成果: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5项;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4项。

研究方向五:光电检测与机器人应用技术
-
学术组织: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所,光机电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学术团队:“机电测控技术基础课程群”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
科研项目: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基于多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自主定位关键技术研究”、“机器人图形化开发环境开发测试”,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超声引导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机器人系统的开发”,北京市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医学设备机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中石化集团公司项目“长输管道超声检测技术研究”等20余项。
-
特色研究:自动化生产线、分布式光纤传感、高精度激光脉冲测距、生物医疗成像检测、医学机器人、油气管道机器人智能检测、机器人运动控制。
-
研究成果: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11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引导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扶针机器人系统”等代表性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究方向六:机械产品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
-
学术组织:特种透平机械研究所,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研究所。
-
学术团队:“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
-
科研项目:近年来承担国防“十一五”基础科研项目“高效数控加工新工艺技术工程化研究及应用”,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高温环境下结构二三维疲劳断裂特性的研究”、“烟气轮机叶片功能梯度涂层的力学及冲蚀磨损行为研究”,横向课题“迪拜帝王大厦平移门机械设计技术”、“高强钢超声喷丸强化理论和实验研究”、“典型结合面试验件及数控机床动力学特性分析及试验”等20余项。
-
特色研究:应用摩擦学(轴承接触力学、流体动密封、表面强化),复杂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及先进制造工艺仿真技术,能源工程装备关重件抗疲劳设计及安全服役技术。
-
研究成果: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使用Pro-E、UG NX、Ansys、MSC.Marc、Abaqus、SysWeld等现代CAE软件,综合应用机械传动、强度分析、结构材料、优化设计等学科的知识,在能源工程装备、航空航天等国家支柱行业,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设计研发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