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北京

新生研讨课走进故宫博物院

329日,人文社科学院探索北京——新生研讨课走进故宫博物院。课程组老师以及16名选课学生一起参加了这场现场教学活动。课程特别邀请了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研究所副所长徐婉玲做专题讲解。在徐婉玲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背景、现实意义,让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到文物的珍贵。在午门城楼,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厅内,徐婉玲老师为大家介绍了紫禁城里的新年文化,以及首次展出的故宫藏品,让大家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微信图片_20190401095514

楼,即“蕴藏珍宝之所”建成于1915年,为古物陈列所收藏珍贵文物的库房,至今已有逾百年的历史。在宝楼建成之前,这里曾是咸安宫的旧址,其主体建筑毁于清末的火灾,仅存咸安门一座。1913年,北洋政府决定将沈阳故宫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物运到北京,当时京城缺乏保管文物的地方,所以临时决定在故宫原来的咸安宫旧址上建造一处库房。史料记载,1915年入藏该楼的文物有3150箱,达23万多件。由于当时存放的文物多是金石玉宝和珍贵密集,价值不可估量,宝蕴楼因此得名。

1933年,国民政府为保文物安全,决定将宝楼库藏之最精品、武英殿陈列之最精品与故宫博物院文物一同装箱南运文物南迁拉开序幕。

微信图片_20190401095456

(徐婉玲老师讲解现场)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当年故宫文物大迁徙的辗转颠沛,感受了故宫人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保护中华文明重要瑰宝的家国情怀和文化担当,以及如今的故宫学者对历史记忆的缅怀。

 

微信图片_20190401095510

(徐婉玲老师讲解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