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研讨会再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迫性

55,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师生自编自演的校园心理剧《还是大学那点事》在学校首映,以更加成熟的表演模式、更加切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案例、更加深刻的教育效果赢得了现场观众、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领导、北京市心理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而观看演出的领导、心理教育专家以及参演师生以心理剧为启发,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的方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现,《还是大学那点事儿》即是根据大学生的真实生活编排而成。观看演出的领导、心理教育专家对该剧点评非常全面而深入。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狄涛表示,心理剧排演获得学校领导、师生一致支持和参与,其演出获得了学生的真心喜欢,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视。“最难得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心理情景剧这种模式已经有了三年的探索实践经历,进行学生工作不打游击战、能够坚持做一些事情,通过慢慢改进,日积月累,使之形成一些长效机制,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蔺桂瑞教授认为,该剧由师生自创,演的完全是大学生自己的生活,非常贴近实际,因此能够触动所有观看的同学。“演员们在演出中非常投入,他们的坚持、认真及合作让人感动。”

北京市美育研究会会长郑小筠则从表演的角度提出,学校能够把心理教育、思想教育和艺术美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心理教育角度入手,用戏剧的形式来表现,是一种新的模式,是很难能可贵的一点。

北京市德育专家、原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魏续臻教授认为,该情景剧反映了同学们的生活、思想认识水平、学校的教育工作状况,是教育工作的创新,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的创新。

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马喜亭教授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剧的出现,把纯粹的说教变为一种体验,它更贴近学生的心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们在体验中逐渐领悟一些道理,逐渐走向成熟。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伍新春教授对心理剧褒贬兼而有之:学校指导老师和演员们为心理情景剧这一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付出了努力,虽然从艺术上讲,可能有些欠缺;但都是反映了大学的真实生活。从真正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上讲的话,非常不错。”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高锦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心理剧演出和研讨会的方式,共同探索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的方式、方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国家的有用之才。

而观看完心理剧后,与会领导、专家的确深受启发。马喜亭教授表示,对于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来说,非常愿意为学生的成长奉献自己的力量。因为学生成长快乐,老师也成长快乐,这是广大老师的心声。“心理剧让我们感受到今后需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和心理干预机制的科学化。”北京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田宝伟教授认为,心理剧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潜移默化地表达出来,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学校各部门整合资源获得的巨大成效,这种整体教育功能的力量远远大于几个部门单枪匹马的奋斗,期望这种形式在其他学校得到发扬。魏续臻教授则建议,今后可以在情景剧的排演中新加入同学们对于入党问题的认识、看法等,以及临近毕业时同学们对于大学生活的回顾、展望和反思等内容,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这么一条主旋律,用更深刻更全面更高的艺术表现水平展现出来,这对于学校学生培养教育工作的提高,对于其他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借鉴将更有意义。蔺桂瑞教授提议,心理情景剧是近几年大学生们自己创造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表现形式,不仅表演的演员受到了自我教育,观看的学生也受到了很好的启发。希望各个学校根据自己情况,创造出更多符合学生需要、受学生欢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活动。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狄涛表示,该心理剧也对教育工作产生了启示——老师除了上课之外,要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去,用学生的高度、学生的语言和学生们面对面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教育才能够真正行之有效。

近年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一直在努力探索、不断尝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探寻能够取得实效的新方式、新方法、新手段。其中,“校园心理情景剧”就是学校近年来尝试和探索的一个新途径,成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教育辅导手段。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刘仲仁教授指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思想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主动性、公开性和广泛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解读自己、解读生活、促进心理健康的平台,能够引起更多的学生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会有利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校园心理情景剧的演出即是下学校基于这一认识的尝试。

(新闻中心 摄影/朱三平)

作者:鲁珺瑛、於琛 发布日期:2010-05-18 收稿日期: 文章编辑: 鲁珺瑛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