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林和:身无长物唯有勤奋

激情燃烧不服老的心

热情寄托无私奉献的情

 

    个人简介

    邢林和——1947年1月出生,河北省大名县人,共产党员,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担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员、北京高教学会政经研究会理事。多年来,邢教授共发表论文55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光明日报2篇),10篇论文获得北京高教学会优秀论文奖。撰书12本(专著1本,主编2本,副主编辑2本,参编7本)。

 

获奖情况

    *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年获得学校教学优秀奖。

*2005年10月被评为学校师德标兵。

*2006年5月被授予校级教学名师奖荣誉称号。

*2006年9月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初 见 邢 老 师

生命中的第一次往往是刻骨铭心、亘古不灭的一段记忆。在这些第一次的背后往往是无限的回味与崇敬。

很荣幸成为邢老师的一名门生。

第一次见邢老师的情形依旧历历在目,那天我刚跨进教室,就见一位满头银发、神采奕奕的老者已站在讲台上,他那淡淡的眉毛下,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目光仿佛可以穿透一切。没多久,几个外班的学生也踏进了教室,与邢老师谈了起来,零星地听到一些他们的对话:“邢老师,您最近可好”,“您看起来又年轻咯”……有人说,在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中,邢老师的知名度很高,很受尊重;有时,他首次给某班级学生讲课,当他报出自己的姓名时,学生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乍听这些,感觉有些夸张,但百闻不如一见,那天来找邢老师的学生让我深信这一切。

第一次课上邢老师的话仍久久回荡在耳际:今天我要送你们三句话。第一句:“孩子们,你们好。”说这句话,我是以一名老者的身份站在讲台上,我也身为人父,我把你们每一个都当成我的孩子。希望你们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第二句是:“同学们,你们好。”老师是知识的传承者,继承前人的知识把它传给后人,老师是学生生活的引路人,所以老师是最无私的。做老师应对得起老师的称号。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朋友们,你们好。”老师和学生本身就是平等的。我们首先应成为朋友,只有亲其师,才能立其道。只有对朋友真诚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这么多年来,同学们还有学校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的爱,所以我要努力地讲好每一堂课来回报我的朋友们。 

 

授秘诀,传经验

一朵丁香独自散发着幽香,让人感到深沉、冷傲。但千万朵丁香齐开共撒,便是一幅沁心脾、静身心的美艳画卷。

提到邢老师的教学秘诀,邢老师指出讲课要保持好心情,要满脸春风进课堂。谁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但是,一上课必须把这一切扔到课外,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所以,自己要把心态调整好,课前要刮刮脸、梳梳头、漱漱口、穿一身整齐干净的衣服。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保持好心情的一个手段。最后,邢老师提到,他特别欣赏这样16个字:心静如水,心明如月,心宽似海,心坚如钢。他指出,搞教学、科研,需要心明眼亮,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而且必须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各种诱惑,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一切为教学让路

风雨无阻,坚守信念,在无数次的抉择与取舍后,所走下的路将是一条通向人生辉煌的金色大道。这路上,会失去周围的美景,但不会失去的是终点的欣慰。

邢老师热爱马列课教学,肯于全身心地投入。他认为,教马列课是他一生中正确的、理性的、无悔的重大选择。他不仅仅是把教学当作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是当作事业来干。在“大道理难讲,理论课难教”的情况下,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马列课教学当作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当作自己生活的主旋律。20多年来,他始终处于紧张的学习和奋斗状态中。最紧张的时候,去卫生间还要跑着去。有时,他甚至年三十晚上和正月初一都放弃了休息,寒暑假、节日、每周的休息日都极少休息。

邢老师惜时如金,在生活上却一切简单化,始终把教学、读书、科研当作自己生活的最主要内容,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下海潮”的冲击下,他曾拒绝某单位优厚待遇的聘请,坚定地奋斗在马列课教学的第一线。他说:“我是人吃秤砣——铁了心。”正因为如此,他始终坚守着教学的中心地位。父母亲病重、病故,妻子和儿子住院,都没有影响教学。父亲病重期间,他为了讲事先安排好的党课和其它课,从老家匆匆赶回学校,讲完课,返回原籍,父亲刚刚病故。没有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成了他终生的遗憾。多年来,他从来没有因个人困难调过或耽误过一次课,即使有病也是如此。用邢老师自己的话讲就是:“所有事为教学让路”。有时,有病发烧,他为了不耽误当天上午的课,凌晨5点到医院输液,输完液照常去讲课。腿有了毛病,一条腿站着给学生讲课。做手术发炎,每天输液,在课堂上仍然像“一团火”。学生很感动,一致要求“请老师坐下讲课”。

在邢老师的从教生涯中,有遗憾,有挫败,但最后的终点却是光彩照人的。因为在这条路上,他走得那么坚决,那么刚直。

课上一团火 课后一滩泥

    总有些零散的记忆与初衷会随岁月流水而逝,但不更不移、永盛不衰、经久熠闪的是那份执着与爱。

有一位同学曾跟邢老师聊天时提到:老师,我感觉您在课上总是那么神采奕奕,身体状况一定很不错吧!邢老师笑着摇摇头说:“现在明显感觉到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了,每次上完课后,总感觉身体软绵绵的,特没精神。但是不管多累,只要一站在这讲台上,我的精神劲儿就来了,精神就高度集中,活力一下子就涌上来。”那位同学笑着说:“那是什么让您如此热爱这‘三尺讲台’呢?”邢老师回答道:“几十年前我就有这样的想法,我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这个信念让我有这么大的动力与激情。”

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使得邢老师十年如一日,精神奕奕地在讲台上撒播马列之种,而在台下,他又会拖着疲惫的身躯刻苦钻研。

与其说邢老师将一生最灿烂的星火燃烧在了讲台上,倒不如说是这讲台成就了他一生最灿烂的星火。

 

老父亲,老朋友

一声亲切呼喊,往往是对生命之花精彩绽放的肯定与支持。一句无言的祝福,往往是对灿烂星辰照亮夜空的感激与钦佩。

学生给他写纸条、发邮件,要求和他谈话,已经成了邢老师生活中的一部分。曾经有一名学生每每在给邢老师的信中总是这样称呼他:“我亲爱的老父亲”。

在采访中,邢老师打开了他的邮件,我们发现在他的来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的来信。感激、祝福的话语洒满鼠标点击的每一处。

以下是一位同学写给邢老师的信,由此可知邢老师在同学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邢老师:

……在大学三年里,在同学们偶尔谈起石化学院都有哪些好老师的时候,您必定是其中之一。这样的老师值得我去尊重,哪怕您根本不认识我,我也要把我的那份敬意传达过去。这让我对您产生了一种超出“尊敬”的情感——景仰!我想:能让这么多参差不齐的学生铭记于心,作为一名教师,他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

我经常看到您碰到您的学生以后,“嘘寒问暖”外加“鼓舞鞭策”,这也是我对您格外尊重的地方。有时我在想:我怎么就不是邢老师的学生呢?当您的学生可真好啊!所以我每次走在路上见到您的时候都会很恭敬地问一声“老师好”,因为我觉得在现在这个年代,能做到像您这样的老师已经很不多见了......       

这封信似乎没写完,先写这么多吧,我希望能够“来日方长”。

在那满满的信里字间,邢老师是学生心中可依靠、倾诉、解惑的港湾。

 

掌声不断,赞声不灭

    一朵触之即在、不歌亦艳的花朵在生命中得到的掌声就是它一生成就的赞歌。为这赞歌,它所洒下的是甘汁与芳香。

1999年5月,在教育部对我校的教学合格评价中,邢老师的课得到了前来听课的教育部专家组副组长李金文教授的三字评价:“非常好!”在2005年6月的教学工作水平预评估中,北京市专家雷庆教授旁听了邢老师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短短45分钟,课堂上爆发出了4次热烈的掌声。课后,雷教授做出了与李教授惊人相似的评价:“非常精彩!”2004年暑假,他应北京高教学会政经研究会的邀请,给与会的北京高校教师讲了一次示范课,同样受到学会领导和听课教师的一致赞扬。

用邢老师的话讲,“在当今大学的课堂上,得到学生的掌声是很难的。我深知‘台上几分钟,台下千遍功’。学生们的掌声背后,深含着教师的千辛万苦和付出。20多年来,教学、读书、写作是我生活的主旋律,紧紧连着我的心,牵动着我的喜怒哀乐愁。学生的掌声,是最动人的乐章。”

 

“平淡”的寄托,淡淡”的祝福

最真挚的寄托与祝福,往往是用最稀疏平常的话语表达出来的。因为那份沉甸甸的寄托,本是情意绵绵,无须再用妙语艳词来作修饰。

邢老师以这样的话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也以同样的话来告诫他的学生:用创造性的学习把自己造就成祖国需要的有用人才。正确认识自己,能够管住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转载自《北京石化学院报》 摄影/朱三平)

发布日期:2006-11-06 收稿日期: 文章编辑: admin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