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其位,当负其责——访北京高校青年师德标兵王丽老师

 

 

(学生记者 孙珊珊 秦蓓蓓)在社会普遍关注师风师德的今天,“育人者先育己”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那么,作为师德建设的主力军——教师们,又是如何看待师德问题呢?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机械工程学院的王丽老师。

刚刚喜获“北京市高校青年师德标兵”称号的王丽老师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慷慨陈词,只是温和平静地讲述着自己对师德的理解。在她认为,师德首先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素质。

“作为教师,首要的是做好份内的事情。”这是她对师德最为本质的理解,她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充分展现了这一点。首先,她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争取上好每一堂课。她注重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对学科的热爱并形成严谨的治学精神。其次,她尊重学生的创作,课后认真批改作业。虽然按照学校的要求,只需批改一个班的作业即可,但她认为这样可能会打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无论多忙,都要对全部的作业做细致的批改。最后,她积极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和心理状况,并加以疏导。

王丽老师谈的似乎都只是细致入微的日常习惯,而崇高的师德正是体现在这些习惯中,于不起眼的小事中褶褶生辉。

现今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很多人热衷于从事热点的、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较大市场价值与影响力的学科或项目,而这种观念正逐渐冲击着大学校园。该如何抵制这种冲击呢?王丽老师认为,教师首先应该热爱本职工作,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其次,社会也应真正对教师重视起来,通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使教师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来吸引和鼓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在传统的观念中,教师只能讲奉献,不能谈回报,这被视为了职业崇高的唯一评判标准。其实,社会在变,师德的实质虽然不会发生变化,但内容和形式却要与时俱进,否则师德也将成为无本之源。

为师很平凡,为师也很艰辛。只有当作为学生的我们深深理解师德的内涵时的同时,才能深刻感受到教育工作的这种平凡和伟大。

师德是什么?是甘为人梯,让人拾阶而上的精神吗?是青丝变白发的无怨无悔吗?也许答案正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大学生记者团)

发布日期:2004-10-25 收稿日期: 文章编辑: admin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