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中:在挑战中定位自己 在工作中诠释师德

––记师德标兵材料系陆晓中副教授

 

5月一个雨后初晴的下午,笔者来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陆晓中老师的实验室约定采访,此时的陆老师正在给做实验的学生讲解步骤。在学校已经工作十五年之久的陆老师平时的工作依然很忙,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新课程设置等都需要他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为此,他把很多休息时间都放到了工作中,并放弃了自己的一些业余爱好,现在的他只是偶尔下下围棋以放松心情。

 

图为陆晓中老师正在向外国友人介绍实验室设备情况。

陆晓中老师自1993年到我校任教以来,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为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作出了艰辛努力。他曾于20052006年两次被学校授予“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他参与的《聚合物加工工程》课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在校外,在高分子材料行业,陆晓中老师更是身兼数职,颇具影响力,他现为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塑协塑料改性专委会常务理事/专家、中国塑协塑木制品专委会理事/专家。

 

专注工作,笑看挑战

    陆晓中老师介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需要的科研创新比较多。从1993年的“软木填充丁腈橡胶铁路混凝土轨枕垫”到现如今的“城市垃圾回收混杂废塑料的再生利用”,陆老师一刻也没停过自己在这方面的钻研。现在他主打研究的“城市垃圾回收混杂废塑料的再生利用”项目有望实现产业化。

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在陆晓中老师的工作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1993年,他便来到了我校工作,当时的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还隶属于材料与化工学院,整个条件十分艰苦,没有任何实验设备。陆老师曾经每天要五点半起床赶公交车去燕山石化下属的合成橡胶厂做实验,搞科研。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由陆老师负责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中心终于在近年内顺利建成,中心包括两个橡塑加工实验室,设备比较齐全,可以进行许多研究与实验,而且还可以承接对外的性能检测。除此之外,陆老师还支持高分子材料实验室专项建设项目3项,完成专项资金200余万元,支持购置试验设备20余套,新增改进实验项目近10余项。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很多艰辛和困难,但看到实验室设施日臻完善,陆老师的心中是欣慰和自豪的。他目前的实验室建设计划是购置一些大型的生产实验设备,为的是给学生创造类似工厂环境的动手操作机会,增强在校生的实践经验,让学生走出校门更具有竞争力。

而在课程教学方面,陆晓中老师也是颇有建树。在学校这15年来,陆老师先后承担了《加工助剂与配方》、《高分子材料与改性》、《聚合物加工原理》、《专业英语》等近10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加工助剂与配方》、《高分子材料与改性》、《模具设计》、《塑料制品设计》在学校都还是第一次开课。因此,在开课前,他都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备课,而且要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进行总结,可以说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任务,但他极力克服了这种种困难,使得新课程教学顺利推出,也使得高分子专业更具特色。

能把科研、实验室建设、课程教学等各个方面都一起做好,而且能持之以恒,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需要的是专注工作的恒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在陆老师看来,人首先应该正确地定位自己,还要知足常乐,做工科的人更需要乐观的心态,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人生的财富。他觉得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挑战,因为有了挑战才有大的收获。

 

厂校合作一家人

    在实验室建设、科研方面钻研十多年的陆晓中老师,也非常注重在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他充分利用自己多年来参与科研工作的积累,积极配合教务处和教学单位在工程实践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量探索性的实践和研究,努力拓宽与专业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并将这些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

在陆老师的积极努力下,2003年我校与秦皇岛天秦塑胶工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当时材料与化工学院的第一个“产学研基地”也在该公司正式挂牌,并合作在学院成立了“天秦新型材料研究室”,现在,这个研究室已经隶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图中第二排左起第四者为陆晓中老师

 

位于秦皇岛的天秦塑胶有限公司是一个年产量可达50006000吨的大中型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军用包装材料的研究与生产。在陆晓中老师的积极努力下,我校与该公司签订了包括共同开发科研项目、生产实习、合作指导本科生毕业环节、为工厂输送人才等内容的全面合作协议。在学校老师、工厂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00、高01、高02、高03级共约120同学已在天秦公司完成了生产实习任务,效果非常好。同时,厂校合作还进行了共同指导学生毕业环节的尝试,参加联合指导工作的教师和厂方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研发和生产管理经验,选题以工厂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并结合工厂的生产专业特点,紧密结合军队技术创新的需要,使所选题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新颖性,同时考虑到本科生的实际能力,对题目的难度、要求和工作量等进行了较为认真的考虑,让学生在实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谈到与秦皇岛天秦塑胶工业有限公司的合作,陆老师的脸上总是洋溢出幸福的笑容。他提到,当初厂校合作,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天秦公司方面为此做了很大牺牲,提供了很多设备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践生产,使他们真正学到一些东西。另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安排每个同学都上一次中夜班,让他们体味一下父母挣钱的艰辛和感受工厂气氛。让陆老师意外惊喜的是,我校实习学生和工厂工人师傅的关系走得非常近,而且十分融洽。厂方工会和我校的学生还组织开展足球赛、篮球赛、歌咏比赛等活动,每次在学生们实习结束时,工会都要进行联欢送别。对于实习,同学们的反响也特别好,觉得受益匪浅。

除了天秦公司,陆老师还通过自己工作中的关系,努力为学生争取到其他一些工厂企业实习参观的机会。在那里学生们增长了见识,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陆老师认为厂校合作是大势所趋,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院校,老师们要走出校门,和工厂企业建立长期的良好的联系,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是大有益处的。而陆老师自己也是这样为学生就业之需践行着校企合作之路。

言传身教,以德服人

    工科出身的陆晓中老师平时是严谨而不善言谈的,但对于“师德”这个话题,他也有自己的见解。

古人云,君子以厚德载物,要学会做事,先得学会做人。陆老师提出,对于教师来说,首先就应该对工作认真负责,尤其是工科,更要有主动的学科钻研的精神,那不是别人让你做的,而是源于对科学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陆老师笑着说,他现在已经离不开高分子材料了,他热爱这门科学,他也喜欢这份工作。也曾有校外的一些大型企业邀请陆老师去他们那边就职,有很高的待遇、诱人的条件,却都被陆老师一一回绝了。可以说,陆晓中老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怀有深厚的感情,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伴随着包括他在内的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日趋完善,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提起这些,陆老师的激动之情不言而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陆老师看来,为人师表,就要起到榜样作用,自己做好了还不够,一定要把学生教好了才行。通过言传身教,把学生培养成有素质、有道德的人,他们将来才能在社会上立住脚。陆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位同学没认真听讲,陆老师请他回答问题,学生理直气壮地说不会且态度不好,和陆老师发生了一点小冲突。于是陆老师下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了说教。这在我们看来也许是件小事,但陆老师认为,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道德上的问题没有大小之分,现在就允许他这么放纵自己,将来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后,这位同学向陆老师作了深刻的检查,陆老师给他回了一封信,信中这样说道:“我希望这件事对你有所触动,这对你一生都是有好处的”。该同学也在此后的回信中写道:“这是一次教训,这也是我人生中的重要的一课”。除此之外陆老师很注重考试的严格性,只要有他在监考,就别想有学生作弊,在陆老师看来:“对学生严格就是对他们负责。”出于工科老师的特点,再加上陆老师平时就忙科研、忙实验室,所以课下和同学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在这方面陆老师也一直在探寻更好地与学生沟通的途径。

 

学生就业指导贯穿始终

    对于目前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形势,很多大学生怀有自暴自弃的心理。平时忙于科研与教学工作的陆晓中老师对学生就业工作也十分关注,并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他认为,同学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些同学只是一味地考虑工资待遇、公司地点、福利条件等等,而不想到自己为企业付出什么,自己能够从企业中学到什么。面对有些同学目光不长远、只顾眼前利益的情况,陆老师首先积极配合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对学生就业观的教学指导,亲自为新生开展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和职业的专题讲座。除此之外,他在引导学生就业方面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在课堂上,陆老师总是有意识地列举生活中有关高分子的例子,培养学生对的专业课兴趣,让他们把学习和就业联系起来。“长期坚持下来,效果很不错!”陆老师表示,通过这种长期的陶,学生们不仅了解自己专业的实用性,而且增强了他们就业的信心。同时,他利用自己在高分子行业内的影响力和科研合作关系,努力为我校毕业生就业而奔波,先后在蓝星集团、燕山石化公司、天秦塑胶公司、北京盈创环保资源有限公司等单位为30余名毕业生解决了就业问题。

    每年,陆老师都会在毕业生离校前几天和自己所带的毕业生一起吃饭搞一次联欢活动,嘱咐学生们在工作中要踏实负责,在为人处事上要真诚朴实,这种真诚的劝导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非常感动。按照陆老师自己的理解就是:“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他跟已经工作的学生至今也保持着很好的联系。毕业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论是专业上的还是为人处事上的,他都会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

“明天会更好!”在近3个小时的采访即将结束之时,陆老师这样说道。回首望去,陆晓中老师十五年如一日,在科研与教学方面屡建硕果,经历过成功的欣喜,也经历过失败的苦楚。这一路走来,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与头衔,也收获了一颗颗感恩的心。这十五年来,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完成了一又一个科研项目,始终如一的,还是他那“在挑战中定位自己,在工作中诠释师德”的坚定信念,它就像一双翅膀,将带着陆老师飞向美好的明天。

(转载自《北京石化学院报》2008515日第227期)

作者:大学生记者团 曹帅 发布日期:2008-06-02 收稿日期:陆晓中 师德标兵 文章编辑: 鲁珺瑛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