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我校3项成果荣获2021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发文时间:2021-12-08 撰稿人:代峰燕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公布了2021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我校有3项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1

油气管网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油气调控中心、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祁国成、刘昱、李国海、吴庆江、赵国新、闫峰、董秀娟、黄河、马亮、王雨、许立伟、赵天浩、曹海军、辛若家、陈冰

2

海上油田高含水强乳化釆出液高效分离关键技术与应用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洛阳正远石化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王春升、陈家庆、张明、尚超、姬宜朋、张志平、熊荣雷、郑晓鹏、杨炳华、平朝春、黄松涛、王海燕、王艳红、石熠、张宝生

3

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茂名检测院、东北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佛山检测院

沈书乾、程丽华、李栋、黄余、曹建树、段志宏、曹福想、陈阮、王迪、林楠、范芳、谢永志、何建成、柯文丽

信息工程学院工控安全与智能控制研究所赵国新教授团队完成的成果“油气管网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刘昱副教授、赵国新教授分别排名第二、第五位。成果针对油气管网设备分布广、网络拓扑结构复杂等特点,研发了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油气管网智能调控系统,实现了油气管网的“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了独立自主的数字智能化管网调控系统,摆脱了对国外设备和技术的过度依赖,保障了我国油气资源的安全与稳定。该成果已应用于陕京线、永唐秦线、港清线等六条油气管线,有效地保障了油气管网安全长效运行,降低了油气管线泄漏风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机械工程学院环保多相流分离与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所陈家庆教授团队完成的成果“海上油田高含水强乳化釆出液高效分离关键技术与应用”我校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科技进步一等奖,陈家庆教授、姬宜朋副教授、黄松涛副教授、石熠讲师、张宝生副教授分别排名第二、第五、第十一、第十四、第十五位。该成果针对高含水采出液、重劣质老化油乳化液处理难、深水平台限重、常规原油处理工艺适应性差等问题,研发了高含水采出液静电聚结脱水技术、老化油管式电场破乳技术、采出液管式电聚结旋流分离技术,构建了海上油田原油处理新工艺,形成了海上油田采出液电场强化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实现了技术成果应用,为海上油田开发降本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已在中海油流花11-1、渤中34-1、涠洲12-1、蓬莱19-3油田以及中国石化河南油田成功应用,截止2021年5月底仅涠洲12-1油田累计处理产出液562.5万方,生产原油337.5万方,创销售额74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工程师学院曹建树教授完成的成果“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我校作为第四完成单位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个人排名第五位。该成果针对传统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天然气泄漏检测领域应用中的非常温光谱数据缺失、泄漏污染物空间分布的光谱特征难以表征、强干涉背景下检测信号衰弱以及管道缺陷信号精确提取与表征等技术难题,建立了含透射参数等天然气光谱物性主要参数的反演模型、天然气泄漏多尺度迁移扩散激光光谱的预测模型和天然气管道裂纹缺陷高精度激光超声成像三维模型,形成了天然气管道缺陷定量表征方法,揭示了多因素耦合条件下天然气空间扩散光谱特征,开发了基于多层结构分解和多级光线聚集的光线聚集技术和光谱信号三级卷积滤波一体化的降噪技术。该成果已在茂名、佛山、景德镇等城市天然气管道检测中推广应用,实现快速有效进行管道缺陷和泄露检测,保障天然气管道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的面向全国范围的行业性科学技术奖项,科技奖励范围涵盖油气勘探、开发、储运、化工、炼油和电气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具有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资格,是中国石油和化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省部级科技奖项之一。2021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89项,其中技术发明奖14项、科技进步奖219项、优秀科技著作奖39项、优秀科技标准奖4项、科学管理奖1项、科技成就奖2项、青年突出科技贡献奖4位,科技创新团队奖6个。

 

(科学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