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向教学管理要效益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进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向教学管理要效益
北京地区首个“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去年落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近年来,学校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坚持推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密不可分。
1999年至2006年,学校连续进行三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学校优化了管理职能,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的校内管理机制;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北京高校中首创“一站式”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水平,成为学校与时俱进、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强化教学管理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和可靠保障。多年来,学校遵循“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的教学管理理念,致力于建立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逐步构建起由管理组织、教学评估、信息反馈等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自1994年开展一类课评估工作以来,《物理实验》相继被建设成为校级一类课和中国石化总公司优秀课程,《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学》和《物理实验》等实践类课程被建设为精品课程。
在师生的管理环节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也一直在认真探索创新。学校不断加大具有工程实践背景教师的引进力度,对培养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做出规定和要求。以在职培养为主、脱产培养为辅的形式,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及产学研合作的优势。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燕山的旧校址如今已更名为燕山实习校区,一应俱全的生活、学习设施,不仅为进驻燕山企业实习培训的本校师生提供后勤服务,还成为了清华、北大、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学生实习的首选住所。“在这里,学生将学习理论和动手实践结合,真正实现‘生产育人’。”院长郭文莉表示。
《 人民日报 》( 2008年10月16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