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就业机遇,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记者 杜雅娟 发布日期:2007-12-19 收稿日期:招聘 文章编辑:鲁珺瑛 浏览次数:

––直击校园招聘会现场

 

1282008年中石化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专场招聘会在我校体育馆拉开序幕。在招聘现场,记者亲身感受到毕业生们所面对的来就业上的竞争和机遇。

 

 

必备硬件多多益善

    招聘会现场,毕业生们手里拿着厚厚的资料袋在人群中穿梭。个人简历、大学成绩表、各种证书复印件想必一样也不能少。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过041班的毕业生向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的招聘人员出示自己足有一沓的各类证书(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及奖学金证书)后,该公司招聘负责人马上拿出一张录取单让他填写。原来有些公司首先看重的是毕业生大学四年的成绩是否良好、是否过了英语四六级、是否有计算机二级证书等。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招聘公司才会进行下一步的面试。由此,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在校期间好好学习是首要的。

专业限制不容忽视

    本次招聘会主要针对我校机械及化工类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进行。记者发现,今年中石化集团主要需求过程装配、化学类及热能工程等专业的人才。我校这几门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成了当天招聘现场的宠儿。而现场有相当一部分非相关专业毕业生也不甘示弱前来应聘。然而,许多学生在刚递上自己简历后,就被招聘人员的一句简短的回答“我们公司不招收你这个专业的人才”所谢绝。在这其中,有些学生并不因此而放弃,他们继续向招聘人员“推销自己”,争取挣脱专业束缚。虽然其结果并不是很乐观,但他们不因循守旧、敢于挑战的精神依然值得在校生借鉴学习。

本地保护根深蒂固

    招聘现场时常有七八个同班毕业生聚在一起商讨应聘对策,互相提供经验。这种和谐的场面让记者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记者有幸加入到热042班的小型交流会中,其中有一位学长已成功递上自己的简历给中国石化上海分公司。“我没有过计算机二级,这家公司本来不招收没有计算机二级证的学生,但当他们得知我是上海人后就放宽了招收条件。”这位学长介绍说。这种“本地保护”现象在招聘现场很普遍。许多应聘生告诉记者,招聘人员认为招收本地学生“能为公司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更为“奇怪”的是,许多外省公司都有排斥北京生源毕业生的倾向,虽然许多公司向记者否认了这一点,但是“毕业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对此的看法是:这些公司认为许多北京孩子养尊处优,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很难适应外省公司的环境。

机遇青睐有准备者

    招聘现场还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两手空空,漫无目的地在整个体育馆里“游荡”,时而驻足聆听其他学生的面试经历,时而向招聘人员咨询一些问题。这些学生,便是我校的非应届毕业生,其中多是05级的学生。他们来到这里,是想提前了解一下校园招聘会的情况,为自己来年的竞争打下基础,同时也“查漏补缺”。其中一位机械专业052班的学生这样跟记者说:“来这看过之后收获很多,发现自己学的东西还是有用处的,信心增大了。”而对于06的学生,想必他们最先要面对的便是应聘砝码之一:通过英语四级。看过招聘会之后,他们的压力是否加大了呢?07级的新生们,是否该好好规划一下自己大学的大学生涯呢? 

直击校园招聘会,面对就业挑战,你准备好了吗?

(转载自《北京石化学院报》220 2007年12月15日 摄影/朱三平

 

 
栏目跳转:
 
Copyright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1292096  传真:010-8129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