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明天的卓越

作者:北京石化学院报 发布日期:2011-04-22 收稿日期: 文章编辑:鲁珺瑛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10年初我校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大会、院系教学改革研讨会确定以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个专业为试点专业至今,学校参与试点的教学班学生已达四百余人,跨三个年级,教学改革正稳步进行。学校师生也对此计划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试点教学班的师生更是不遗余力地为推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开展做着努力。

 

探索“高分子”中的卓越

  ◆记者 赵雪冬 唐雷

“卓越计划”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进展到底如何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黄建平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为记者分析了高分子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行。

从校内来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试点班正在加大实践环节,尽量与校外企业行业的需求结合,减少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枯燥理论课,将理论融入实践,并让学生熟悉如何运用。以前的理论课基本上是由PPT老师讲授组成的,这种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茫然心里,但现在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尽力激发学生们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模具设计这门课上,引进了和教学相配套软件,让学生们在课下进行操作,这样,他们能学到的东西会更多;在计算机在高分子中的应用课程中,专业引进由美国生产的前沿操作软件,让学生们能够熟悉高分子工艺流程,更加了解这一应用程序。目前,材料系正在组织教师对教学大纲进行专门修订,教材方面也在加紧重新编写,以适应“卓越计划”的需要。

在校外方面,高分子材料专业正在积极拓展学生实习基地。前不久,材料系组织部分老师前往燕房新材料基地和大兴亦庄经济开发区进行了专题调研,与新材料企业接触,力求找到适合本系学生实习和发展的新实习基地。除此之外,还将由企业介入,将试点班学生按5-6人一组分散到各个实习单位,通过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老师合作完成学生在企业的为期1年的学习,使这些试点班的学生们更好地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黄建平副主任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卓越班级的学生们都很期待亲身体验与企业方的合作。因为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提前踏入专业性领域,为今后的领域发展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目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着全校最多的教授资源,正因为这种师资优势,材料系对该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也更加重视。重新编写教材、联系企业、收集国内外有关这方面培养的培养方案等系列任务,都要求责任到人,保质保量完成。因此,卓越试点老师身上的担子也重了,一些老师也有一些担忧,特别是寻求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找实习机会更是相当困难。由于学校是以人才培养为主,而企业则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贸然将学生送入实习基地,如果没有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并不会有太多的收获,因为企业的工程师毕竟不是学校里的老师单纯以教育学生为主,他们首要的是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采访中还了解到,作为“卓越计划”的直接受益者——学生,他们比普通班的学生更有积极性。

材料系辅导员韩艳君对记者表示:“在那个环境里,没有懒惰,有的是激情,试点老师的授课让学生们真正感觉到了学习知识的乐趣,动手实践的乐趣,所以,这里让他们比别人更自信、更用心、更加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卓越你我——访自动化专业卓越班

      记者 李必鑫 黄泊达

自动化专业是学校唯一一个以整个专业入主“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在记者对自动化专业教师的采访中,几位任课老师同时强调了一点:卓越班学生在学习中更重视实践以及所学知识的输出,即主要以老师引导学生讲课为主的一些模式和流程。比如,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会尽量多地给与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及空间,锻炼学生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用语,并提高同学阅读英文类的科技文献的能力,尽可能将英语的学习从教室中释放出来,使英语的学习趋于实用化。

那么,“卓越计划”最大的受益群体——学生对“卓越计划”又有着怎样的认识呢?

记者采访发现,就自动化专业而言,自“卓越计划”开展以来,大部分学生都随着计划的实施逐渐增强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增加的实践操作机会比较看重。自动化专业一位学生这样告诉记者:“卓越计划”的卓越不仅满足于师资力量的雄厚以及教学资源的充分,其更多体现在为了实现学生的“卓越”而设置的各种教学目标,而这些卓越目标的制定又无一不关乎与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加强。“身在这样的完善的改革计划里,我深信自己必然能实现卓越,真正来一次‘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但亦有少数学生对于“卓越计划”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其划了一个框框,不管“环肥燕瘦”,皆将其圈禁进去,完全违背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而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卓越计划”的实施也处在一个逐步完善过程中,期间必然存在一些漏洞。比如,由于学时的局限使得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忙碌的状态,一部分学生逐渐完成不了已定的学习计划,这也是“卓越计划”完善过程中需要考量的问题。

 

卓越心声

    ◆记者 彭诰 王宇凡

       Z10,是机械工程学院2010级唯一的一个“卓越工程师试点班”。别看机Z10的学生才大学一年级,却已经创造出了不少令人刮目相看的“卓越”。

         说到卓越班专业课的亮点,除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增加难度外,就是教学团队的与众不同。机械工程学院聘请一批企业高级工程师和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走进课堂,为学生上课、做讲座、指导实习实训、指导毕业设计等。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和水平非常重要。在企业学习阶段,“双导师”(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科研活动和工程项目中,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提供了直接的指导和项目平台,使这些未来的“卓越工程师们”能更早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

        Z10的学生对于“卓越”特色也有自己的见地:首先,学习要求不一样,“卓越”重视实践,重视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学习态度不一样,在该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有的学生甚至能带着一种欣赏的心去学习;最后,基于以上两点,该班的学习氛围自然就不一般,当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他们仍在默默地奋斗,当很多人还在清晨的酣睡中时,他们已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当问及是否觉得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时,大多学生都说确实如此,感觉每一天都过得很忙碌。但是,身为机Z10一员的自豪也溢于言表。大家表示,这种有压力的生活还是有意义、有必要的。机Z10班主任贾元玉对记者介绍:“我们班的四级通过率高达70%,在不少人头疼的制图考试中甚至出现满分,全班的平均学分绩75分,还在期末考试中创造了个人平均学分绩94分的‘机械神话’。这一切成绩都源于追求更高目标的压力与追求自身卓越的动力。”

 

追求“卓越”

  —— —访化学工程与工艺2010级“卓越工程师”班

      记者 洪兰兰

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0级新生中进行的“卓越工程师计划”最出众的地方就是切实有效的实践环节,这是试点班学生的普遍感受。

卓越班老师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班采用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学生的学习分为在校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在校学习时间为三年,企业学习时间为一年。

校内环节中,老师们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及实验能力的培养。如:细化知识点,增加习题课;要求实验预习、过程的记录并进行指导,严格要求实验的基本操作的规范性。美中不足的是,在如此紧凑的课程学习中,学生们的休息、业余时间缩短,对于爱好运动的男生来说,体育活动时间显得紧张。但是为了能够达到“卓越班”制定的目标,每周班级都安排了固定的时间进行集体自习,因此,学习氛围也越来越好了。

在企业学习方面,“卓越班”的学生将由有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教授专业课程、亲历企业文化、参与企业项目管理研发。通过在这些企业学习,学生们可以积累更多实践经验,为提高自己的工程技术能力,甚至为将来的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石。之所以“卓越”,是因为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而追求“卓越”,却是“卓越工程师”班的目标。

 

乘着外语的翅膀向前飞

  记者 王云川

“卓越工程师”试点班的外语教学也相对自成体系,这对于承担其外语教学的外语系而言也是不小的压力。

外语系为了配合此教学计划,特意地从教学质量提高经费中划拨了专项经费支持“卓越计划”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并开始了基于校园环境下的网络与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新模式,探索如何实现网络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开展交互式教学新模式。外语系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徐坤目前正在主抓“卓越计划”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指导工作,并负责组建“卓越计划”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她介绍说,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互式教学方法正是通过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态度、动机和学习策略等的调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效率。

徐坤老师还向记者展示了外语系“卓越计划”的新规定。记者看到规定中要求学生们英语读写译加强课前预习、每周一篇作文并进行每课一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大学英语四级专项等,可谓面面俱到。”

卓越计划”教学实施以来,成效如何呢?徐坤老师用一组数据对记者进行了展示:第一学期的学生期末学业成绩中,大学英语读写译及格率92.4%,大学英语视听说及格率99%,大学应用实践训练及格率99%。数据证明,面向“卓越计划”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北京石化学院报》2011330 275期)

 

 

 

 
栏目跳转:
 
Copyright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1292096  传真:010-8129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