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我校学子竞赛捷报频传

作者:刘践丰、许恩江、机械学院 发布日期:2010-09-03 收稿日期: 文章编辑:鲁珺瑛 浏览次数:

 今年暑期及前后,虽然天气炎热,但我校一部分学子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奋战在全国或北京市级各类学科竞赛赛场上,捷报频频传回学校。

 

我校大学生创新团队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国际公开赛赛绩喜人

71822日,第12届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会展中心举行,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RoboCup中国委员会、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为历届比赛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由工程教育中心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并由中心和数理系教师指导的我校大学生创新团队派出了五支参赛队伍,分别参加了三大类十六个竞赛项目的角逐,共获2个冠军、4个季军、5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
    在为期3天的比赛中,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71所大学的1021支代表队、近3000人参赛。本届大赛共设比赛项目66项,包括足球、自由体操、武术擂台等体育竞技类的机器人比赛,也有救援、医疗、助老等服务类机器人竞赛,还有空中、水下、轮式等特定类别的机器人赛事。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中又包含冠、亚、季军奖杯。

 


我校参赛队员合影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是中国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机器人技术大赛,基本覆盖了中国现有顶级的机器人专家和众多知名机器人学者,成为当今中国机器人尖端技术产业竞赛和人才汇集的活动之一。大赛自1999年开始已成功举办11届。

目前,机器人水球项目、擂台机器人项目、舞蹈机器人项目和类人机器人项目已经构成了我校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的重要平台,现有100多名来自机械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结合《创造工程学及实践》选修课程,在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长期开展科技创新学习与训练,几年来,通过竞赛项目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积极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工程教育中心 刘践丰)

我校大学生创新团队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再获佳绩

71921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第五届大学生智能车大赛华北赛区比赛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华北地区198支大学生队伍参与了该赛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智能车创新代表队荣获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和2项项优秀奖,这是我校第四次参与该赛事且连续四年获得好成绩。

我校参赛队员合影

 智能车大赛是教育部继电子设计大赛后推出的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竞赛,从电子元器件的选型、方案设计到最后的编程,全部由学生本人设计完成,能充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年来,我校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依托智能车竞赛和机器人竞赛平台,结合学生自身专业和学业特点,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学生科研梯队。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对进入基地的学生专门设置项目,以项目学习法为主轴,开展小组学习和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的学生学术团队建设,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学业辅导、创业能力指导和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实现课内外结合的学习培养模式。2007年学校只有6名学生参与智能车竞赛,到2008年有30名学生参与,再到2009年的60名学生参与,今年共有90多名学生参与该创新平台的学习,学生的受益面正在不断增加。

(工程教育中心 许恩江)

 

我校足球机器人代表队奥美队第十届全国机器人大赛获二等奖

71921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人足球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承办的“北信科大杯”第十届全国机器人大赛暨2010FIRA世界杯机器人大赛中国队选拔赛在北京奥体中心举行。由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徐晓、杨博、陈修宝、金艳娇、青志全、王少贤6名学生组成的足球机器人代表队——奥美队参加了比赛,并取得了FIRA国际机器人足球联盟小型组5VS5二等奖的良好成绩。


   
我校参赛队员合影

据悉,中国机器人大赛是我国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一项顶级赛事,是国际机器人足球锦标赛(RoboCup)、国际机器人足球联盟(FIRA)两大机器人竞赛组织在国内唯一授权举办的国际性机器人赛事。RoboCup中国公开赛是国际机器人足球锦标赛(RoboCup)五大公开赛之一,被称为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机器人足球系统涉及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机械电子学、机器人学、传感器信息融合、智能控制、通讯、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更有意义的是,机器人足球比赛的组织者始终奉行研究与教育相结合的根本宗旨,比赛与学术研究的巧妙结合更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强烈兴趣,通过比赛培养了青年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良好的技能。

(机械工程学院)

 

 

 

 

                                                               

 

 
栏目跳转:
 
Copyright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1292096  传真:010-8129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