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亲历灾区第二天

作者:大学生志愿者 王圣 发布日期:2008-09-12 收稿日期:抗震 志愿者 文章编辑:news 浏览次数:

 

今天是93,是我们来到什邡的第二天,按照昨天的计划我们8点出发,向什邡地震最为严重的红白镇、木瓜坪出发,我们是北京团市委派出的十批服务队中最深入灾区的一批。

这次走访红白镇、木瓜坪,我们也是抱着能给那里做些实事的目的。现在什邡市工作重心已经从抗震救灾转向灾后重建。在我们还在什邡市区的时候,已经看不出太多地震过的痕迹,只有建造一新的板房和少许的标语能让我们意识到这里曾经发生过很严重的地震。当我们到达洛水的时候,我们的视觉突然被两边的建筑物所冲击:水泥厂的烟囱已经弯曲了很大的角度,化工厂里厂房已经100%被损坏,一座三层小楼被震成了2层,立方体的屋子变成了平行四边行,原本平直的砖块也变成了波形。

 

 

1:红白镇路边工厂的三层楼屋已经被震为两层

 

这种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震区景象,此时离我们是这样的近。我们继续往红白镇进发,被告知我们脚下的路就是当时温总理在灾区时指出的生命线,当时山里的所有灾民全从这里转移出来的,我们心里感到沉痛,同时为这次能作为第十批的志愿者服务队一员感到幸运。

一路过来我们看到了无数北京什邡援建工程队的人员,他们是辛苦的,也是最值得敬佩的人。他们为什邡修建新的公路得到了当地人民的一致好评,被当地人认为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要想富,先修路”应该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诠释吧。

到了红白镇,我们看到了红白镇临时政府、红白板房小学以及居民居住的板房,看到他们生活上恢复正常,我们心里舒服了很多。

稍做修整,我们迅速踏上了往木瓜坪的道路,越往里走,看到的景象越惨,路面上最宽达到20cm的裂口,路边的巨石随处可见,当地人告诉我们,余震还在继续,降水也会增加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我们也亲眼见识到了堰塞湖,湍急的河水让我们意识到如果堰塞湖决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在前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将近3宽断路,附近有一个木瓜坪隧道,从隧道中泻出的水将路阻断,这个情况虽不阻挡我们的前行,但我们意识到这对别人也是一种困难,所以大家急中生智找了一个木板,和几块巨石,放到流速较缓的地方,这样大家就能很方便的从这里通过了。

继续前行将近2公里,我们看到了一些村民,他们是回来搬他们剩余的物品。通过和他们攀谈,我们了解到木瓜坪就在不远的地方了,这个村落当时有2个组,座落在两山之间,据说地震来临的时候,这两个山由于横波和纵波的同时作用,两山合并。这个村落也几乎无人生还。我们发现灾民中有个人脚受伤了,我们也拿出我们准备好的药品,为他进行简单处理。

 

 

2:志愿服务队在为灾民治疗脚伤

 

之后我们沿着盘山道来到了木瓜坪的遗址。在这里我们只能看到极少的瓦砾,剩下的全都埋在山石之下。站在这里的我们不知所措,只是感到了地震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完成了这次体验调研已经是下午2点了,但我们丝毫没有感到疲惫,有的只是震惊和感慨。

回到基地后,服务队团长、副团长和领队又赶到什邡市市政府拜访了中组部在什邡挂职锻炼的周波副市长,了解北京市援建什邡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同时说明了服务队此行援助的主要任务。经过和什邡市科学技术局余志成局长、王勇副局长商讨确定了未来工作的一个思路。

我们想思路确定了,剩下的就是实践,深入。在这种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问题的进展过程中,什邡的重建工作也会事半功倍的会有一个较好的成果,我们都万分期待。

(团委)

 

 
栏目跳转:
 
Copyright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1292096  传真:010-8129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