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选拔赛的通知
发布人:0020200002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6日
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选拔赛的通知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重要精神,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我校决定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现在小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01大赛主题 1.我敢闯,我会创。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紧扣“建党百年”主题,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将红色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贯穿“四史”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要围绕聚焦革命老区,开展公益创业,引导师生服务乡村振兴,打造主题鲜明的思政大课、实践大课。 02组织机构 本次校级选拔赛分为学院初赛和校级决赛:学院初赛由各教学单位组织承办,校级决赛由学校教务处、研究生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联合主办。 (一)校级选拔赛设组委会,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由教务处、研究生处、学生处、团委、科技处、宣传部等部门负责领导担任委员的校级选拔赛设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二)各教学单位成立学院竞赛分委会,由分管教学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副书记共同负责,开展学院初赛的组织和向学校推荐参加校级决赛参赛项目等工作。 (三)校级选拔赛设专家委员会,由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大学科技园、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成功创业学生代表、或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家组成,负责校级决赛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03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 2.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等;已在主管部门完成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登记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件的扫描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真实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在大赛通知发布前,已获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或在2020年及之前任意一个年度的收入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总决赛时提供投资协议、投资款证明等佐证材料。 4.参赛项目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须尊重中国文化,符合公序良俗。 5.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6.参赛人员(不含师生共创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6年3月1日之后出生)。 7.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04参赛赛道及组别 (一)高教主赛道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等,分为本科生创意组、研究生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本科生创意组 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须均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或专科生。 (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研究生创意组 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 (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3.初创组 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8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学生(即2016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初创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4.成长组 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8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8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学生(即2016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成长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成长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5.师生共创组 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业且教师所占权重比例大于学生(如已注册成立公司,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的项目,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项目如已注册成立公司,公司注册年限不得超过5年(2016年3月1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2)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学生(即2016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 (3)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2021年6月1日前正式入职)。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否则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实际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学生(即2016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3)师生共创的公益项目,若符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可以参加本组比赛。 2.创意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师生共创的商业项目不允许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可参加高教主赛道。 3.创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 (3)师生共创的商业项目不允许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可参加高教主赛道。 05日程安排 1.项目挖掘和培育(2020年4月-2020年5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大赛的策划、准备。各院系可根据本单位申报项目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组建团队,挖掘和培育项目,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撰写项目文本。 2.学院选拔(2020年4月-2020年5月) 由项目负责人统一到大赛官方网站(cy.ncss.cn)注册报名,按照流程与要求填写必要信息,提交作品。同时将参赛材料一并报送指导老师所在学院。未进行网报的项目不得参赛。 各教学单位按照不低于在校生数5.5%的比例组队参加校级选拔赛,分配额度详见表1。 各学院组织专家自行评审,评委不得少于5人(需包含1名非本院专家、评委)。各学院按报名数的前20%排名推荐参加校级复赛,红旅赛道项目排名后全部推荐。 各教学单位统一将本单位所有项目的报名排序及资格审核汇总表(见附件3)、推荐参加校级赛参赛团队的参赛评审材料电子版(项目计划书、PPT、1分钟展示视频等)报至教务处。截至时间:5月25日。 3.校级复赛(2020年5月下旬-6月) 大赛组委会将组织评委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最终将确定入围校级决赛和推荐北京市市赛的作品。具体事宜及时间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