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母校要闻» 院系风采——石化校园里的那些人和事:“别样经管人”

院系风采——石化校园里的那些人和事:“别样经管人”

发布日期:2015-05-08  浏览次数:

编者按:青青校园,美丽无限;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不凡。自今日起,新闻中心将陆续从各教学院系网站选取相关内容,推出“院系风采——青青校园里的那些人和事”系列展示,带你一起领略北石化校园里的道道风采。

 

别样经管人

 

2014年经管学院党总支在学院主页推出《经管人》栏目,记录普通经管人的生活。每一个被记录的经管人只是1500多名经管人的缩影,通过他们,我们可以感受到平凡中的不平凡。同样,窥一斑可见全貌,通过他们,我们可以感受到经管学院向上的精神风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以下这4位经管人。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优秀班主任:孙卫民

要求本班每个同学给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是这位自告奋勇担任班主任的孙老师布置的第一项任务。孙老师说:“我让你们给父母洗脚,不是让你们做表面功夫,当你们自己弯下腰给父母洗脚的时候,就会了解父母的辛劳,就会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自此之后,每每见到班级同学他都要多问一句脚洗了么?

感恩教育一直是孙老师工作的主线,在每学期班会上他总要和同学们强调一个事实:“你们应该学会对自己的父母感恩,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无论学习有多差,也不会太坏。同样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无论学习有多好,也不会太好。”当然,班会的主题永远不只有一个。每个学期例行的几次班会除了分析学习情况,孙老师总要腾出一半的时间和同学们分享一些感人肺腑的小故事,这些故事讲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主题,但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以这些优秀人物为榜样,要求同学们做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致家长的一封信》是孙老师最为看重的一种与家长的互动方式。因为做到了深度辅导100%的覆盖,每学期每个家长总能收到自己孩子独一无二的评价,家长对此也能给予积极回应,几乎每封信都有长篇的回信。而孙老师与家长的互动又不局限于此,2014年的三八妇女节,孙老师自掏腰包给班级每个同学的妈妈买了一个小木梳并号召同学们给自己的母亲写信,而邮资自然由他负责。

为了更多的了解学生,学生请假这种事他也不假与他手,确保自己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其它一些学生日常事务自然也离不开他的掌握,正因为如此学生们非常乐意与自己的班主任交流,和他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每天大家都可以看到那狭小的办公室里总是有络绎不绝的学生。

孙老师只是经管学院所有优秀班主任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经管人的敬业和担当。引用学生对孙老师的一句朴素评价:他就是一位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好老师。

◆从扬帆职业规划园里走出来的掌门人:王丹柳

回顾似箭的三年,她像是一个小小好奇家,探索着所有爱好的可能性。学习、运动、社团、文学、音乐,有的爱好只是昙花一现,有的却陪伴三年,成为责任和习惯。

加入扬帆是因为偶然的一次面试,从此面试这个词变得频繁起来。经历每学期扬帆的模拟面试,她的角色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再变成组织者,经历不同企业不同HR花样百出的考验,学习面试的礼仪和技巧,从记住经验道理到亲身体验运用技巧,再到观察面试者的表现和探索HR的想法,可以说,任何影响和改变都是潜移默化的,多次跟企业人、有阅历和智慧的人接触,使她一个害羞的女孩子增强了敢于沟通和表达的自信。

她最得意的经历是大二一个学期的JA支教,青涩而热情,当起小学老师还是有模有样的。最后一节课小学生们带着渴望的眼神问他们下学期还会再见吗?同上期的师兄师姐一样没有抵抗住这些小精灵们的企盼。支教作为和模拟面试同样重要的项目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已然成为扬帆职业规划园的金字招牌。

如果说扬帆是她的第一份事业,那收获的一张张荣誉就是对她能力最好的肯定。作为项目经理时组织的金字塔底端的创业大赛项目获得JA最佳线上课程组织奖,作为校园大使时作为JA合作二十多所重点高校中的唯一一所二类院校的团队,她们脱颖而出获最高荣誉——最佳校园团队。此外,还有SOP大赛三等奖等等。

偶然的缘分成为她大学生活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扬帆这个平台陪伴了她的成长,也见证了许许多多经管人从这里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果你渴望快速成长,这里也许就是你不错的选择。

◆让朱威告诉你,在学生会能带给你什么?

刚刚忙完接新工作,这位履新不久的学生会主席又带着一帮小伙伴张罗接下来的各种迎新活动,包括当天晚上的猜谜大赛,还有新生辩论赛、新生合唱比赛、新生篮球赛、新生演讲比赛、迎新晚会等等。如果晚上有流星划过,他的愿望一定是希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稍微有个喘息的机会。

担任学生会主席最荣耀的事情自然是主持一年一度的露天迎新晚会。已经接过第三棒组织工作的他压力不小,从晚会的整体设计到每个细节的润色把握他都尽量做到亲力亲为,确保晚会的质量。晚会现场,看到每个新生脸上洋溢的欢乐和自豪,他为自己点了一个赞。

忙完经管学院十佳歌手大赛,第一学期的工作告一段落,接下来却是投入更加紧张的四校篮球比赛的筹备工作中。为了进一步丰富康庄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经管学院学生会联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安全保卫学院,北京建筑大学经管学院,北京印刷学院经管学院筹办四校篮球比赛。从活动策划到联系赞助,从四校对接到敲定细节,所有前期准备工作几乎是牺牲了他和筹备团队整个暑假的时间,4月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场比赛为整个活动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工作中也绝不缺乏创新,作为院级乐队组建的主要执行者,他绝对算得上石化学院的独一无二。从新学期开始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和乐队成员一起协商解决设备、人员、资金等一系列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2个月的筹备,4月13日,乐队首秀成功,在康庄校区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听觉盛宴。

朋友圈里疯传“学生会带给我什么”,对于个人,绝不是几张荣誉,而是脑中的思想、心中的友情、手中的能力,是成长、是温情。对于一个学院而言,它是校园文化的一张名片,承载的更多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的责任。

◆黄粲:从受助人成长为助力人

她说:“大学里的最美好的事,就是能够参加党员助力工程。”两年前,同绝大多数新生一样,憧憬美好大学生活的同时迷茫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十分幸运的是,第3期党员助力工程如期开展,那时她作为受助人,从学长学姐那里得到了很多帮助,正因为如此,已经成为一名光荣党员的她迫切地想把这份爱和责任传递下去。

她再一次参加了党员助力工程,而今天的角色是助力人。在第5期的启动仪式上,每名助力人只有竭力展示自己才有可能获得新生的认可成为一名助力人。经过激烈角逐,她竟成为所有助力人中最抢手的一个。最后经过双方互选,225宿舍成为她的第一个助力对象。

每期党员助力工程都有一个例行程序,就是给助力宿舍张贴助力牌。亲自贴上注有自己名字和联系方式的助力牌后,她显得十分自信。

之后的每个星期她都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到225宿舍和学妹们沟通交流,了解她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耐心解答她们遇到的各类问题。去的次数多了,有的时候她都傻傻分不清自己住哪个宿舍。

 

她的受助人如是说“学姐每次来我们都会向她吐槽各类事情,但是她永远是耐心的倾听和无私的帮助,我们非常希望能把这份友谊从校园延续到社会,成为永恒的财富。”也许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就是党员助力工程最大的意义。

                                                                                                                                                                                             (经济管理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