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母校要闻» 这位新华社报道的冰雪女孩,来自北石化!

这位新华社报道的冰雪女孩,来自北石化!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日期:2023-02-20  

如果有机会站上世界大赛舞台,你将如何看待运动对人生的改变?

也许,你会觉得这种可能性过于渺茫。但现在,就有一位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她是单板滑雪爱好者,通过在国内高校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登上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赛场。

她的故事或许能让我们看到,结识一项运动、爱上它,究竟能为人生带来多么奇妙的“化学反应”。以下为常雨童的自述:

1.jpg

1月18日,常雨童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期间留影

我叫常雨童,女孩儿,北京人。我虽然很早就接触滑雪了,但都是和家人滑滑双板。2016年,读高中时,我在亚布力滑雪场第一次用单板滑雪,当时是觉得可以尝试一下新的项目。

那一天下来,我可以说是“遍体鳞伤”。但妹妹让我再陪她滑一天,我答应了,就在这一天,我学会了搓雪换刃,一下子就找到了乐趣,教练带着我们直接从山上滑下去了,这简直是不敢想的事情。尤其当遇到陡坡,心理压力非常大,不敢做动作,但每每硬着头皮尝试且成功的时候,是最满足的。

当时我很自卑,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恰逢国内单板滑雪还未兴起,对这个小众、炫酷运动的掌握,使我的小小满足感油然而生,让我在技术并不成熟的时候,仍然坚持这项运动。

正是这样的动力,督促着我奔向雪场。逐渐地,我换刃越来越流畅,能够适应的速度也逐渐提升,感受到了高速带给身体的刺激,以及精神完全集中的放松。

2.png

进行滑雪训练时的常雨童

父母一直以来都比较支持我,他们觉得滑雪是可以长久伴随我的爱好,也认为人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事情很难得。他们除了常常踩着双板陪我滑雪,在2017年时还为我买了第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装备。

2018年是我高三那一年,滑雪成了学习压力大时的唯一突破口,每周五我都去滑个夜场。滑雪陪伴了我太多,给了我释放压力的平台,给了自卑的我一些自信。

后来我考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那时的我有两百多斤,夏天看着自己的肉肉,甚至有些厌恶自己。但滑雪协会的学姐找到了我,看了我之前的滑行视频,“光速”吸纳了我,直接入队。这又给了自卑的我一些自信——原来,我也是被肯定的那一个。

滑雪队都是非常热爱滑雪的一帮人,都很开朗、很好相处,也很乐于带着其他人一起玩儿。队里的学长学姐们社交能力非常好,和各个高校的“雪友”常常切磋,提高得超级快,也带着我一起提高。

带队指导我们的赵臻老师,一直帮助我们和学校沟通,利用自己的时间带我们训练,给我们做了很充足的后勤保障工作。学校对我们参加比赛、购买一些装备都非常支持,我们也拿了很好的成绩作为回馈。

333.png

常雨童所在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滑雪队

入队后,我了解到每年都有北京市和全国的大学生单板滑雪大回转比赛,也第一次知道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存在——像我这样的普通大学生,理论上都可以通过在国内大学生比赛里取得好成绩代表国家参赛。而且,我的学长刘思诚参加了2019年大冬会,有个“现成”的榜样就在身边。

不过,当时的我虽然非常向往大冬会,但还是感觉遥不可及。

大学的第一个雪季,我获得了北京市高校比赛第七名——那是我此前的人生都没有想象过的事情。我觉得特别开心,感觉找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

拿奖是会上瘾的,一旦拿奖,就想不断追求更好成绩,在颁奖典礼上站在更高的位置。

我觉得,如果我瘦一点会不会更好?于是我减了20斤,大二那年,我的成绩提升到北京市高校比赛的第四名、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华北赛区)第六名。

因为疫情,我在家待了很久。原本以为要取消比赛,对自己不加节制,再加上没地方运动,一下子复胖了,得知比赛将如期举行,只能在短期内做一些补救,因此大三的成绩有些停滞不前。

到了大学生活最后一年,我希望能逼自己一把,在身体素质上努力提升一下,于是开始了漫长痛苦的减肥生活,撸铁做到力竭,眼泪不自觉地掉;有氧做到做不动,眼泪和汗一起噼里啪啦滴在跑步机上……终于,我减掉了40斤,重新站回了赛场。

带着自信比完了大学生涯最后两站比赛,我获得了北京市高校比赛第一名,以及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华北赛区)第二名。我站上了最高领奖台,感受到了在一个领域拿到第一名的荣耀与自豪。

444.jpg

2022年1月,常雨童在夺得首都高等学校第15届大学生滑雪比赛女子单板大回转冠军后的留影

凭借这些成绩,我被吸纳进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中国代表队。虽然已经毕业了,但根据大冬会的规定,我在毕业一年以内仍可以大学生运动员身份参赛。

从去年7月得到能够参赛的消息,到现在参加完比赛,就要和大冬会告别,回想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这其中有一些波折、不少艰辛,更留下了太多难忘记忆。

9月,主力脚脚踝骨折,一度以为自己要错过实现梦想的机会了。但好在医生“给力”,三个月后我带着钢板和钢钉踏上了雪道,有激动也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在松花湖集训的日子里,和队友们一起滑雪,一起探讨技术,一起修板打蜡……那时的声音至今仿佛还萦绕在耳畔。

5.png

常雨童和队友们的合影

教练:“童童,走刃!走起来!……不错不错,有进步……线路提上来……起速起速,别害怕……”

忻竺:“你的前手抬起来……你要试错,不怕摔……”

向阳:“It's OK……你很棒……good……”

徐字号:“我看你挂的旗门好看,我就一路看见一个摸一下,它自己就都掉了……”

贾颖:“太棒了!……常雨童!我的房卡呢……常雨童!我的耳机呢……常雨童!我的……呢……”

吉硕:“我是民航大学的……我专业就是修飞机的……”

若凌:“I'm rolling!……”

小白:“快给我拍一张!……快给我录一段……”

雷健:“来传视频啊……啊哈哈哈……”

第一次体验这么长时间的集体生活;第一次没在家度过春节;第一次检兴奋剂;第一次坐14个小时的飞机;第一次拥有FIS code(国际雪联运动员积分代码);一下子见识了几十个国家的人;第一次尝试了换pin(徽章)。一路上不管是技术、见识,还是朋友,都收获了太多太多。

zuihouyizhang.png

常雨童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期间的比赛照片

对于之前极度不自信且没有任何运动背景的我来讲,能代表祖国,站上世界的舞台,实现了这个曾经的奢望,我感到格外荣幸,也格外珍惜。

这是一次一生难忘且自豪的经历。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