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母校要闻»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要点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06-02-22  浏览次数:

 

2006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科学规划和系统实施学校本科教育发展战略;保持和发扬多年来以评促建的各项成果,并根据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和学校的整改工作方案,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稳定,切实促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埋头苦干,勇于创新,为顺利实施学校“十一五”规划开好局。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定位,促进本科教学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发挥规划功能,完善实施机制。以学校“十五”以来确立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统领学校本科教学的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实施学校《“十一五”时期本科教育发展规划》,初步建立规划年度执行监测报告制度。

2.重视教学投入,坚持全校资源统筹。继续保持学费收入中的30%用于日常教学经费投入,完善教学经费管理办法,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3.大兴研究之风,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前瞻性。在本科教学方面,努力提高与国内外高校合作与交流的层次和水平。

二、坚持内涵发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牢固树立办学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先的观念。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

5.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继续有效实施“六四二工程”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6.坚持“改老扶新、扬优支重、服务首都、突出特色”的专业建设方针,继续加强专业建设的分类指导,在办出特色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工作责任教授负责制,集中力量加强4个北京市级品牌建设专业、9个北京市级骨干专业和校级重点专业的建设,做好迎接教育部对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试点评估的工作。

7.召开本年度教学工作会议,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机制和途径。重点提高公共基础课和主干学科基础课程的教与学的质量,在更多的课程中推进分层次教学。

8.强化课程建设。进一步落实课程(组)负责人制度,落实核心主干课程与一般课程分级管理的机制,加大校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建设力度,继续实施精品教材建设计划,继续加强网上辅助教学系统(教育在线)的建设和应用。

9.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推进教师的“继续工程教育”工作,丰富现有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

三、紧紧围绕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10.积极开展一般工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整合全校的各项改革和建设措施,初步形成全校性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

11.突出工程教育,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的联系,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有效机制与途径。

四、强化实践育人特色,重点推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12.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以实验和工艺技能训练为基础,以设计为主线,以工程训练、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为依托”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工作。

13.加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坚持实验室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的原则,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与评估。

14.实施行业合作计划,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设好我校在燕山石化等大企业的实习基地,在保证工程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更广泛领域的合作。

五、坚持依法治教,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

15.积极营造和保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良好舆论环境,依法治教,规范管理,服务学生。

16.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学校核心竞争力。积极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勤奋实干、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发掘校风与学校精神的文化内涵,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

17.加强和改进教育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治校理教能力。以教育质量——管理年为主题,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

18.加强学业指导,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进一步强化学生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建立学业指导专门网站,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学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建立教授联系学生班级制度和教授指导学生学业制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9.加强教学管理队伍能力建设。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加大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