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校规模的扩大,师生人数的增长,师生就餐的食堂面积相对显得狭小。学校后勤服务集团在逐步改善饮食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加大了食堂设施这一硬件的改造力度。
我校使用14年之久的校内食堂建筑面积(包括操作间、冷库、办公、宿舍等附属用房)为5788平方米,按规划设计仅供4000人就餐。而2004年9月开学后在校生将达到6800人规模,同学就餐现状急需改善。为此,学校领导多次指示有关部门早做准备,解决校内学生就餐拥挤状况,改善就餐环境,提高加工能力和消除安全隐患。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和学校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计划投资302万元对原食堂进行装修改造,利用2004年暑期完成主体改造工程。
在不中断饮食服务的前提下,后勤服务集团对该工程采取了分步实施的方案,7月15日第一阶段开工,8月23日第二阶段开工,9月3日第三阶段开工,11月18日竣工验收并提交审计室进行审计;分别满足了不同时期暑期留校同学、提前返校调整宿舍同学和新生入学的就餐需求。
此次改造,主要对操作间上下水及雨水管线进行更新,铺墙砖、地砖和铝塑板,增加铝扣板吊顶,改善操作间工作环境;对餐厅进行粉刷,改善就餐环境;更换开关柜、配电箱和电源线路,消除用电安全隐患;更换2部货梯,解决货运安全问题;新建冷藏和冷冻两座冷库,解决原材料和食品储藏问题;将旧冷库和主食库改造为200平方米小餐厅和封天井改餐厅180平方米,增加就餐面积和服务形式;对菜窖进行增层建筑,加盖彩板房236平方米,解决办公、更衣和杂品用房问题;重做屋面防水和屋面面砖,解决漏雨问题;院内铺砼方砖路450平方米;对天然气管线进行了重新调整。
通过改造,增加了部分餐厅面积,改善了就餐环境;调整了操作间布局和增加了部分附属用房,改善了工作环境,符合大兴区防疫部门规范;电源系统改造、货运电梯更换和排烟系统清洗等,消除了防火等安全隐患;为顺利通过北京市实施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考核评定和北京市教委对首都高校实施的标准化食堂的验收,打下了硬件基础。(后勤服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