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母校要闻» 谱写教育的心歌——曾建唐老师谈“北京市精品课”建设

谱写教育的心歌——曾建唐老师谈“北京市精品课”建设

发布日期:2004-10-28  浏览次数:

(学生记者 郝丽霞) “以质量求发展”近年来已成为不少行业研究和讨论的时髦话题,它同时也是许多单位和个人成功的秘诀。如今,教育质量也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大主题内容,因此倍受各高校重视。高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就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产物。

目前,各大高校在精品课建设上投入了较大力度,力图使其成为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领头羊。我校在精品课建设上也较早起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今年8月,我校的电工学精品课被评为了北京市精品课程。这一成绩的取得是信息工程学院许多老师辛苦努力的结果,来自不易。对此,作为电工学精品课程的学科带头人曾建唐老师的感触最深,他给笔者总结了精品课建设的四大要素。

第一,定位准,目标名,观念新。作为工科院校,我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准确定位是: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从学校的定位出发,信息工程学院结合自身的特点明确了培养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学有所用。从这点出发,该院对电工电子系列课程进行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方位配套改革,同时注重把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特色性,时代性,前沿性。精品课程建设是集特色性、时代性和前沿性于一体的学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信息工程学院电工学课程组的全体老师逐步探索出适合全校学生发展的特色道路。首先,以教改试点班为龙头,逐步推进教学改革。改革带来的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课时有增有减,大大压缩了以传统理论为主的电路部分课程的课时,而增加了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部分的课时与工程实践训练的环节和时间;此外,还对课程进行了有效的整合,采用双语教学,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学科的国际发展前沿,也有助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其次,是创新实践教学,通过阶梯式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设计性实验就是该院的一个创举,通过让学生自行设计完成实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促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此外,通过EDA技术实习和加强答辩环节对学生设计质量的监督,也较好地体现了电工学课程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第三,教材好,方法对,把关严。学好一门课程离不开好的教材。针对教学培养的要求,该院电工学课程组经过多次研讨,编写了《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制作适合自身教学的特色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立体化教学方式,让教学网络成为师生之间互动和联系的纽带,既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又可促进学生学习。此外,要求各位老师认真备课,并严把考试质量关。

第四,集体和,干劲足,责任强。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电工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也源于整个学校和课程组内部的团结一致。多年来,学校对课程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加大了投资力度,更新了实验设备,增加了实验室面积,有效地改善了教学条件。更令人欣慰的是课程组的全体老师爱岗敬业、团结向上、积极进去的精神。他们克服师资不足、工作量大等种种困难,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课程组常需开展教研活动,挤占了老师晚上大量时间,但老师们毫无怨言,还认真做笔记,4年来光这种工作笔记就有好几本。

正如老师所言,评上了精品课绝不是终点,而是走向更大发展的起点。这个过程依然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校报大学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