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清源活水 育栋梁之材
——清源书院在我校揭牌
揭牌仪式之后,大家以“书院文化与大学教育”为主题举行了座谈。刘仲仁教授对书院的成立给予极大关注和高度期待。作为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刘教授清楚地意识到高等教育面临的人文缺失之困境,一直在努力寻求化解这一困境之道。在他看来:“缺少人文精神,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只能算技术学校。”他认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应深刻反思我们的办学思路,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要补好传统文化的课,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 最后,刘仲仁教授还提到西方大学对学生进行书院化管理的经验,建议我们不妨依托清源书院,在研究和传承中国书院经验的同时,借鉴西方书院化管理模式,或许会带来教育改革的新突破。
特邀嘉宾于建福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宣传出版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与阐发。
文化教研室主
多年来,我校作为一所工科院校,认真研究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工程师的有效培养模式,尤其是在引导学生熟悉中国典籍,加深国学修养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学校2007年成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8年开设经典诗文研读课程,2010成为北京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自2010年初清源讲坛的持续开展,2011年7月“儒家文化寻根之旅”的举行,2011年9月纪念孔子诞辰2562周年暨《论语》诵读活动的举办,2012年通识教育委员会的成立,加上百名学生进剧院和博物馆活动、人文知识大赛等活动的举办,都是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而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如今清源书院的创办,又为学校增添了一处亮丽的“风景”。主持本次活动的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闫笑非教授希望清源书院“成为文人墨客研读经典、谈诗论画的地方,成为抛开实用技术而清谈畅想的地方。与会的几位大学生也纷纷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表示愿借清源书院平台,以圣贤为师,并与经典相伴;也真诚希望书院能成为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
(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