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母校要闻»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工作要点公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工作要点公布

来源:学校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2-02-29  浏览次数:

    学校2012年本科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贯彻落实学校中长期和“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主要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改革为突破口,针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各部门协调配合,深化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召开2012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1.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本科教学工程”和北京市教委《关于进一步提高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以“统筹协调,深化改革,推进实施一流本科培育计划”为主题,召开2012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二、深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专业综合改革

    2. 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综合改革。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面向工程的课程体系重整、构建知识与能力体系的“矩阵式组织结构”、CDIO等方面重点探索;加强适应试点改革要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工程能力提高;完善适应试点教学需要的教学管理机制。

    3.加强“卓越工程师”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实施学校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规划;以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性为目标,在持续加强“思政课”、大学英语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改革的同时,增设专项经费支持数理类基础课程试点改革。

    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专业整理工作。在化工、机械、信息、材料4个院系各选一个专业做试点,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认真分析相关专业存在的问题,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相关优势特色专业参加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年内完成专业自评报告并争取提交认证申请。服务首都安全生产领域,增设相关本科新专业。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版)》及有关要求,做好专业整理工作。

三、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5. 加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努力建设示范性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争取新建一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一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高标准完成燕山校区教学专项。

    6.完成新实验大楼教学实验室(中心)搬迁和功能调整。相关教学院(系)要按时完成教学实验室(中心)搬迁,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进一步理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将现在由学校网络信息中心承担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职能和资源划归信息工程学院信息技术教学与实验中心,使课程教学与上机实践的管理一体化。

    7.建设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以建设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为目标,制定并实施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方案,促进校内实验室(中心)资源面向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放共享。设立教学院(系)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立项经费专项预算,完善和出台相关学生竞赛管理办法和指导教师奖励办法。

     8.强化实习组织管理,保证实习效果。确保实习经费足额到位并有效使用;加强实习的组织管理和过程管理,确保实习效果。与保险(经纪)公司合作探索开发适应本科学生实习的新险种。

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9.总结和凝练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加强对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的系统整合、凝练和提升;认真做好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招标子课题以及北京市教科院委托课题的结题工作;认真组织申报新一届北京市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0.推进本科教学优秀实践七原则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和落实。通过举办教师“教学论坛”和教改立项指南引导,推进教师运用教学优秀实践七原则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2012级新生中试点开设新生研讨课,以及促进师生互动的小班研讨试点课程改革。优化评选流程,切实评选出观念先进、改革深入、教学优秀、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学奖获奖教师。

    11.加强学生的国际国内交流学习。出台与国内外合作高校学分互认的相关规定,扩大学生到国内外高校交流学习的规模。积极参与北京“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联盟”活动等北京市建设大学合作联盟工作。

五、优化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

    12.加强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各教学院(系)建立健全教学督导组织,强化教学院(系)在学术事务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基础性地位。完善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China)和教育教学关键环节的数据信息收集、分析框架,为教师改进教学、分析和评估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3.建立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服务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为核心任务,协调教务处、人事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建立健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长效机制,专门负责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研究与培训。

    14.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与服务效能。充实教务在线、教育在线的内容和资源;提高服务教学与管理的功能和工作效率。结合工作实际,组织教学管理业务学习和教学管理人员专题培训。全面梳理教学管理规章并汇编成册。

    15.招生工作。根据社会需求和办学定位合理制订2012年招生计划。加强对学校人才培养特色、优势的宣传,吸引符合学校定位与发展的更多优秀新生报考,提高报考率。优化招生流程,高质量完成招生工作,提高新生报到率。

                                                                          (学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