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会由北京交通大学主办,由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汕头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协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淀佐、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出席会议并作报告。林蕙青指出,CDIO模式的研究和实施,在国际上只有12年,在中国也只有6年,但引起了社会和产业界的瞩目。中国教育部十分重视CDIO工程教育模式,专门举办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成立了“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组织开展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给予了一定经费支持。目前中国已经有57所高校在机械类、电气类等专业开展了试点工作,充分显示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生命力。
林蕙青强调,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中国正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工程教育的目标定位在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上,明确了未来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更加重视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更加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更加重视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林蕙青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体系和最大的工程人才需求市场,也拥有非常丰富的工科生源,这是中国工程教育的优势。要在学习和借鉴国际工程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工程教育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实践,培养出符合我国社会和产业需要的大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与会代表共同探讨和交流了在工程教育领域开展产学合作、做中学、国际化的战略、方法与实践经验。会议期间,CDIO模式创始人、美国工程院院士、MIT客座教授Edward Crawley,美国工程院院士David Wisler,比利时Group T鲁汶联合工程大学校长Johan De Graeve博士,西安交通大学
我校URT项目组学生在会上展示学习成果
我校共有6个“卓越URT”学生项目组8名学生上台展示了项目学习成果,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戴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曹建树分别作了《以工程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一般工科院校机电类专业CDIO 工程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的大会报告。在
部分参会师生代表合影一
部分参会师生代表合影二
会议期间,我校学生与其它高校学生共同参与了现场搭建摩天大楼的实践项目,在短短几个小时里,同学们利用力学原理、成本预算、技术和竞争策略,完成了摩天大楼模型的搭建,使学生们再次感受到了一个优秀的工程实践项目对训练和提高自己工程能力的魅力。
我校自2007年承担教育部“机电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回归工程’创新实验区”以来,积极探索全方位的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相继成为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第一批18所试点学校之一、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北京高校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素质教育”基地首批20所之一。当前,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在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制度机制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创新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通过参加这次会议,我校师生进一步加深了对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解,对我校进一步深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