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母校要闻» 党委书记高锦宏、院长郭文莉新年致辞

党委书记高锦宏、院长郭文莉新年致辞

发布日期:2011-01-01  浏览次数:
 
2011年:站在新的基点上再展宏图
春去秋来,夏归冬藏,新年的步伐再次悄然来临。在这欢乐祥和、充满希望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一直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体教职员工,向勤苦学习、追求进步的全校同学,向一直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离退休老教师、老同志、历届校友、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慰问和衷心感谢,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2010年是学校“十一五”建设的收官之年。“十一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确立了符合发展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和科研兴校”战略,形成了适度的办学规模和相对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呈现出比较鲜明的育人特色,为学校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实现新的跨越提供了良好的内部条件。
2010年是学校的规划之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和第四次全教会的召开,为学校探索特色办学新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学校把谋划学校中长期战略发展和“十二五”规划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师生集思广益、统一认识,认真谋划未来发展,以实现学校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更好更快的发展。
2010年是全校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学校建设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
这一年,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取得新进展,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学校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和北京市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素质教育基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成为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成功承办了2009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峰会;新增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名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和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学生参加各类科学竞赛频频获奖,获6项高水平体育赛事全国冠军。
这一年,学校的学科平台获得扩展,学科建设业绩显著:环境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能源工程连接技术工程中心”成为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学学科新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校首个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通过验收。
这一年,学校科研成果稳步增长,国家级和重要纵向科研项目立项迈上新台阶: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取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申报专利38项,学校成为北京市专利工作试点单位。
这一年,学校履行责任、服务地方,校地合作开创新局面,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学校推进校地合作的举措得到大兴区党政班子的高度认可,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政府决策、社会建设、科学研究、干部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学校与燕山石化公司在战略框架下的全面合作深入推进,与北京雪花电器集团、俏江南集团的产学合作也得到进一步推进;学校与中钢集团合作在大兴区成立北京泽众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学校与中国再生资源开发公司联合成立的北京菲宝利华环保塑胶技术有限公司已正常运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这一年,学校开展创先争优,积极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创先争优三级联创活动,把党的建设工作,体现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断加强,取得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及创新成果奖;综合实验楼于年初顺利开工,即将迎来主体结构封顶;落实责任,完善机制,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并得到市委教育工委的肯定……
站在“十一五”建设和发展成果的基点上前行,成绩代表过去,未来建设之路任重道远,学校的发展处在了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
2011年是“十二五”建设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历史新阶段,也是学校抢抓机遇,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关键时期。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高等教育新形势,我们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把握机遇,解放思想,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必须紧密依靠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职工倾心倾力投入。让我们以“十二五”为新的基点,以新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以新的思想、新的举措谋划发展,创造新的业绩,推动学校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