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母校要闻» 全国计算机辅助焊接工程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全国计算机辅助焊接工程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发布日期:2009-10-26  浏览次数:

1023-24日,全国计算机辅助焊接工程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焊接学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委会2009年会在我校行政楼第七会议室隆重召开。50余名来自日本大阪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17所国内外知名大学焊接科技工作者聚首我校、切磋交流,一起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学术前言问题。

 

        

 

中国焊接学会第四届、第五届副理事长、中国焊接学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委会第四届、第六届主任、清华大学陈丙森教授,国际焊接学会焊接物理专委会主席、日本大阪大学平田好则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焊接学会副理事长张彦敏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冶金学科主任朱旺喜研究员,中国焊接学会常务理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委会主任、山东大学武传松教授,北京石油石化学院周海副院长、焦向东副院长,以及科技处处长丁福臣教授等出席了会议。

中国焊接学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委会委员、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俞建荣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焊接学会常务理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委会主任、山东大学武传松教授代表专委会作了讲话,介绍了中国焊接学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委会的大概情况以及其最近几年来组织召开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周海副院长代表学校致辞

 

我校周海副院长代表承办单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代表学校对与会人员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和建校30年来的办学成果,并对中国焊接学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委会给予我校的支持和帮助表示了衷心感谢。

 

      

                                               日本大阪大学的平田好则教授作报告

 

      

                                                 焦向东教授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

 

开幕式后,三位特邀专家作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平田好则教授作了题为“Curr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Welding Processes in Japan”的报告,从焊接工艺特征、质量监控、技术潜力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当前焊接技术最新研究和发展成果;来自清华大学的赵海燕作了题为“激光深熔焊小孔动态行为的数值模拟”的报告;我校焦向东副院长作了题为“计算机数值模拟与水下连接技术研究”的报告,并着重介绍了计算机数值模拟与水下连接技术的工程背景及其应用前景。三位专家的特邀报告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和师生的高度评价。

会议还进行了专题交流发言。国家基金委冶金学科主任朱旺喜教授作了“焊接冶金(E041607)领域面上项目申请应注意的问题”的专题交流,并简要介绍了有关焊接冶金学科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面临的挑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彦敏教授作了关于国家基金机械学科的申请与评申的专题交流,为与会人员就课题申报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会议共录用论文36篇。山东大学武传松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魏艳红教授、清华大学朱志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陆皓教授、天津大学罗震教授等分别主持了报告宣读和专题交流,陆皓、张瑞华等20余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宣读了学术论文,我校薛龙、车俊铁等教授等也出席了会议并宣读论文。会议交流的学术论文内容丰富,涉及行业内容广泛,充分展示了近年我国计算机辅助焊接工程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会议学术交流持续了一天半。24日下午,在专委会主任武传松教授的主持下,召开了专业委员会会议,并就学会下阶段特别是明年学会工作的安排、学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和部署。

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在机械工程学院俞建荣教授和光机电北京重点实验室薛龙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我校重点实验室。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会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会议内容充实、安排紧凑、紧贴学科前沿、学术氛围浓郁。会上,老中青专家学者济济一堂,通过大会发言、交流等方式,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与会人员、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董红刚副教授表示;会议达到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中国计算机辅助焊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此外,与会人员也对我校的接待组织安排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平田好则教授盛赞主办方的服务周到、友好和温馨,并表示希望日后能再来我校交流访问。

本次会议由中国焊接学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山东大学三家单位联合主办,由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承办,光机电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协办。

(机械工程学院 摄影/新闻中心 朱三平)